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7月25日至26日,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2222107141团支部的3名青年志愿者,在院团委指导下奔赴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博泰仕府领地小区,围绕“数字赋能・青春共治”主题,开展为期两天的飞线充电隐患整治与数字治理创新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7月25日上午9时,实践团抵达博泰仕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社区书记赵芳、网格员李姐亲切对接,详细了解社区治理现状与实际需求,为后续实践活动打下扎实基础。

“小区现有电动车486辆,充电桩仅2组,存在飞线充电11处,6栋楼存在高空抛物监控盲区……”在简短的启动交流中,赵书记用一组精准数据,让志愿者们直观感受到基层治理的迫切性。随后,实践团兵分两路开展工作:一组携带红外测温枪深入居民家中排查安全隐患,在6栋2单元502室发现一处6.4米长的老化拖线板,其插头温度高达58℃,当即提示居民注意用电安全;另一组则走进社区儿童友好空间,与5名小学生共同绘制“问题地图1.0”,通过彩色贴纸将僵尸车、监控盲区等问题精准标注在1:1比例的社区平面图上,以童趣方式助力社区问题排查。期间,志愿者们还在楼道内规范张贴安全警示标语,强化居民安全意识。

活动中,志愿者张鑫业为社区小朋友们讲解安全知识与数字应用基础课程,生动有趣的讲解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大家纷纷为他点赞。此外,实践团在社区小广场搭建蓝色帐篷,开展充电桩推广落实宣传活动,向居民普及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倡导规范用电,助力减少飞线现象,守护小区安全。志愿者们还走进小区餐厅,主动协助工作人员打扫卫生,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以前觉得治理飞线是‘大人的事’,现在发现用数据说话,我们也能为社区安全与温度贡献力量。”实践团成员胡荣在活动总结中感慨道。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高校学子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尝试,为社区治理注入了青春动能,更彰显了江苏科大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担当,用青春力量助力构建更安全、更和谐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