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淄博之行进入了尾声,窑火琉光实践队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踏上归途。这段日子,我们亲身走进了琉璃的世界,触摸了历史的温度,更感受到了传承的分量。
从在陶瓷琉璃博物馆第一次亲手制作出温热的琉璃小挂件开始,这门古老的手艺就不再是书本上的冰冷的文字。在领尚琉璃工坊,我们站在灼热的窑炉边,看着师傅们大汗淋漓地吹制、塑形,才真正明白每一件晶莹剔透的琉璃背后浸透的是匠人无数日夜的辛劳与专注。我们对这种传统琉璃技艺的敬畏也油然而生了。
走进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又是另一番触动。张路华大师手中那支细如发丝的画笔,在方寸壶胆内游走,勾勒出万千气象。当我们也屏息凝神,尝试在小小的鼻烟壶内作画时,才真正体会到“方寸之间见天地”的难度。笔尖的每一次颤抖,都让我们对传承人日复一日的坚守,有了更深的理解。
令我们最难忘的是将这份感悟传递出去的瞬间。在铁路小学,孩子们围坐在课桌前,小手握着内画笔,聚精会神地描绘。他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专注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延续的希望。
在社会实践的这段经历中,我们不仅在用眼睛看,用手做,更是用心在丈量一段厚重的琉璃历史。我们看到了千年窑火不熄的奥秘——它不仅仅依靠大师们的坚守,更需要被更多普通人看见、了解,并愿意去接触和尝试。每一次讲解、每一次问卷、每一次与老人孩子的对话,都是我们在为这簇传承之火添上自己微小却真诚的一根薪柴。
离开淄博,心中那份关于“传承”的体悟变得无比清晰。它不在于宏大的口号,而在于每一次真诚的触摸、每一次耐心的聆听、每一次将所见所感分享给他人的努力。窑火琉光,薪火相传。我们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去了解、去体验、去讲述,这束穿越千年的光,就一定能继续照亮未来的路。而我们,很荣幸能成为这传递光亮中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