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西外学子三下乡青春执笔溯文脉对话泥土蕴真情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觅泥土馨香,寻秦川犁笔”实践团,怀揣着对乡土文化的敬意,走进陕西省灞桥区洪庆街道洪庆文化艺术协会办公室。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专访了陕西农民诗歌学会书记杨民社与副会长路桄畅两位深耕农民文学的代表人物。此次采访旨在通过深度对话,倾听创作者心声,理解农民写作从《诗经》发轫的深厚底蕴,感受其在时代变迁中的坚守、困境与创新活力,共同探讨乡土文字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未来方向。
笔墨飘香初遇文化底蕴
         上午10时,实践团成员抵达洪庆街道,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路桄畅与党支部书记杨民社热情接待了大家。作为陕西农民诗歌学会的核心成员,路桄畅的文学履历颇为丰富:其诗歌、小说斩获多项奖项,作品入选《世界华人诗集》《中国对联作品集》等典籍,出版有《路桄畅诗集》《霸上抒怀》(合集),同时身兼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常务理事、洪庆文化艺术协会会长等多职。
随后,路桄畅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协会内会员的书画作品与出版书籍。从苍劲的书法到细腻的画作,他逐一向成员们讲述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或是田间劳作的灵感迸发,或是邻里温情的细腻捕捉。在墨香与文字的浸润中,实践团成员对当地乡土文化有了直观感知,也为后续访谈埋下了理解的伏笔。
11时许,实践团分为两组,分别与杨民社、路桄畅展开深度对话,从个人创作历程到农民文学的时代发展,话题层层深入。

图为路桄畅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书画作品。 张棱晰 摄
 
杨民社:以笔为犁,在讲台与田野间扎根
         身兼小学语文教师与农民诗歌写作者双重身份的杨民社,将创作与教学视为相互滋养的纽带。“学生时代作文常被当作范文,这份对文字的热爱从未褪色。”他坦言,走上讲台后,写作让他在指导学生时更得心应手,而与学生的相处又为创作注入鲜活视角。
谈及写作意义,他称“写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坚守“先做人,后做文”的理念,人品决定文品,就像秦桧虽有文才,却因品行遭人唾弃。阅读是他的创作基石,《古文观止》的底蕴、唐诗的韵律,都化作他笔下的养分。作为拥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延安精神中“为人民服务”的内核深植其创作观,农民写作要扎根‘三农’,写出乡亲们的喜怒哀乐,这才是时代的镜子。

图为实践团访杨民社书记。 赖屿楦 摄
         对于新时代有志于农民写作的创作者,他指出民间故事是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鼓励创作者扎根基层,从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入手。对于新兴的“拇指作家”,他肯定了移动设备带来了创作便利与传播突破,作为其能够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展现个人与时代结合,让基层文字力量被看见。同时,“拇指作家”也需警惕浮躁:“要像传统创作那样‘下冷功夫’,扎根泥土,多写身边人、身边事,才能让文字有温度。”
路桄畅:守正创新,让农民诗歌突破边界
         路桄畅为实践团梳理了陕西农民诗歌的发展脉络:从《诗经》中的农耕吟唱,到王老九时代的乡土呐喊,再到如今融合信天游、陕北酸曲的多元表达,农民诗歌始终与土地共生。“但农民写作不必困于‘土地’二字,”他以陶渊明的田园意趣、王维的禅意笔触为例,强调诗歌是灵魂火花的闪现,并特别指出,营造精妙的意象是诗歌创作抵达人心的关键钥匙。

图为实践团访路桄畅副会长。 岳思滢 摄
          他坦言,当下农民作家面临双重困境:经济上,出版一本诗集需三四万元,对普通农民而言难以承担;传播上,微信公众号多局限于熟人圈子,缺乏广泛关注。“但拇指作家的出现是好事,”他辩证看待新趋势,简洁、快速、传播广是优势,但要避免只写表象。好的作品具有深层思维,能展现社会的美好、体现社会关怀与正义性。
         谈及年轻创作者,他寄语:“爱有多大,路就能有多远。”他建议年轻创作者真正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火热的生活实践,不断丰富人生阅历与人文哲思的积淀,多一份沉静的耕耘,少一些浮泛的空谈。唯有对土地爱得深沉,笔下的文字才能有穿透时空的力量。
笔墨故事里的乡村回响
         此次深度探访引发了积极回响,王建西老师于当日傍晚19点54分在其颇具影响力的《灞柳两岸》公众平台上分享了实践团的本次调研过程,让更多公众得以了解农民作家的坚守与实践团学子的探索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路桄畅、王建西、杨民社及其妻子的合照岳思滢
 
         从墨香四溢的书画展厅到思想碰撞的深度对话,这场与泥土芬芳交织的文化之约,不仅生动勾勒出农民写作的悠远历史与鲜活现状,更凝聚着一个共同的深切期盼:愿深深扎根于时代沃土的乡土文字,既能守护住千年传承的文化根脉,又能绽放出与时俱进、璀璨夺目的创新之花。



 
作者:舒佳鑫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农民诗歌写作调研
  • 对话陕西农民诗歌代表人物领悟农民文学发展现状
  • 西外学子三下乡青春执笔溯文脉对话泥土蕴真情
  • 西外学子对话农民诗歌领军人物
  • 西外学子对话农民诗歌领军人物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继续深入调研新时代农民写作现状,于7月17日前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拜访了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常务理
  • 07-19
  • 严防涉老诈骗,守护晚年福祉——实践团携手社区拍摄老
  • “轨行齐鲁,绿动未来”实践团召开调研阶段性总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