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持续解决“三农”问题,而农业、农村、农民皆离不开土地这个基础性的生产资源,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土地征收活动变得日益频繁。土地征收补偿中的农民权益保护,一直是我国土地征收工作的难点和堵点,而这一问题不仅关乎万千农民的切身利益,更与乡村振兴、社会和谐稳定紧密相连。为精准探寻破解之道,广西师范大学“地惠民生”实践团于7月2日赴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
图为团队成员在前往调研地的路上
一、实地调研:探寻土地征收补偿的现存问题
恭城瑶族自治县作为我国众多农村地区的典型缩影,在乡村振兴的滔滔浪潮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将“土地资源”转化成“民生红利”的现实问题。“地惠民生”实践团基于对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热切关注,选择前往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恭城瑶族自治县进行实地走访,致力于探索出适合本地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与农民权益保护模式。团队成员对当地村干部与被征地农民进行了深度采访,秦主任围绕农村现状及征地相关问题给予了具体回答,为实践团收集关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第一手资料提供重要帮助。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村干部
二、问题剖析:梳理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困境
土地征收补偿政策作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制定与实施直接关联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仅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更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队员们下农地、访农户、访干部,发现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通过细化补偿标准和优化补偿程序,有效推动了“土地资源”的二次分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征收补偿面临的现实困境。不过,该县土地征收补偿工作仍存在落实上级文件要求不够细致、相关措施存在瑕疵等问题,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群体,既缺乏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也未能形成长效化的保障机制,导致这部分群体在转型发展中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与创业困境,这些都成为了实践团进一步研究探索的方向。
三、对策建议:以权益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中让农民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才能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进而实现权益保障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协同推进。团队成员基于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实地调查,提出以下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中农民权益保护的优化路径,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其一是精准把握国家征地补偿精神,从而落实落细文件要求;其二是深入农村找准具体问题;其三是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健全民主参与机制。
四、实践意义:阐释社会调研价值与应用前景
经过在恭城瑶族自治县为期一周有余的实地调研,实践团以掌握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农民权益保护现状为基点,以归纳当地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存痛点为切入点,提出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中保护农民权益的具体举措,以具体实践回填了有关土地征收补偿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法理依据,旨在更好地推动“土地资源”与“民生红利”有效转化与衔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图为“地惠民生”实践团与村干部合影
(图/“地惠民生”实践团
文/李玉玲 何杰昭 邵婷 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