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沉浸式互动点亮求知路

2025年7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红心研墨” 团队来到无锡市锡山区城市书房,以作业辅导为根基、读书分享为桥梁、电影赏析为点缀,为孩子们奉上一场学习与乐趣并存的暑期盛宴,让高效学习的理念在愉悦氛围中慢慢扎根。
 
晨光助学,稚趣求知
 
清晨的阳光透过书房百叶窗,在长桌上投下斑驳光影。数学辅导环节中,志愿者周女士手持木质积木模型,正在演示 “鸡兔同笼” 问题。她将绿色积木代表鸡、黄色积木代表兔,在黑板前分步摆放:“每只鸡有 2 条腿,每只兔有 4 条腿,现在笼子里共有 30 条腿……” 穿蓝色背带裤的小女孩趴在桌上,指尖在草稿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小动物,忽然举起手:“姐姐,兔子的腿比鸡多两条!” 周女士笑着点头,引导她用积木分组计算,小女孩的眉头逐渐舒展,最终在示意图旁写下算式,橡皮屑散落在作业本边缘。英语辅导区域,志愿者刘女士正用卡片帮助孩子们练习发音。戴眼镜的小男孩攥着卡片,嘴唇抿得紧紧的,念 “apple” 时声音含糊不清。刘女士取出小镜子放在他面前:“看着镜子里的嘴唇,像这样 ——” 她示范圆唇动作,镜面映出她微笑的模样。男孩模仿时不小心发出漏气声,周围孩子笑起来,他的耳朵瞬间涨红。刘女士轻轻拍拍他的肩膀:“第一次都这样,你看这个‘p’的音,需要送气。” 她将手掌放在男孩嘴前,感受气流变化,几次练习后,男孩终于清晰念出单词,手指无意识地卷着衣角,嘴角却忍不住上扬。语文阅读理解环节被设计成小组竞赛模式。志愿者宋女士分发《桂花雨》选段,要求各组找出文中蕴含情感的词句。第二小组的两个男孩突然争论起来,穿条纹衫的男孩指着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一句:“这是写作者喜欢摇花!” 另一个男孩立刻反驳:“不对,后面说‘桂花纷纷落下来,像下雨一样’,明明是喜欢桂花雨!” 宋女士引导他们对比上下文,穿条纹衫的男孩突然拍手:“哦,原来摇花是为了收桂花,其实是喜欢桂花带来的快乐!” 讨论声中,有孩子用彩笔在书上圈画,阳光照在他们晃动的笔尖上,映出细碎的光斑。
 
午后分享,童声书韵
 
午休后,读书分享会在轻柔的音乐中开始。扎蝴蝶结的小女孩抱着《小王子》走上前,起初手指紧张地绞着裙角,当她模仿狐狸的语气说出 “你要永远为你驯化的东西负责” 时,声音逐渐坚定。台下的孩子纷纷抬头,有个男孩小声跟着念:“驯化就是建立联系。” 随后,分享《林兰英》故事的环节中,穿白 T 恤的男孩攥着书角:“林奶奶在国外时,总说‘我要把半导体知识带回中国’。” 后排的女孩突然举手:“我爷爷也是工程师,他说搞科研要像绣花一样仔细!” 现场响起轻笑,书架上的绘本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光影思哲,成长共鸣
 
傍晚时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放映将活动推向高潮。当马修老师带领合唱团演唱《眺望你的路途》时,前排的小女孩跟着旋律轻晃身体,志愿者孙先生暂停影片提问:“为什么音乐能改变那些调皮的孩子?” 穿蓝背心的男孩立刻举手:“因为他们在合唱团里觉得自己有用!” 旁边的女孩补充:“就像我做对数学题时,姐姐会给我画星星。” 讨论中,有孩子盯着屏幕上纷飞的纸飞机,低声对同伴说:“我们也给志愿者姐姐折一个吧。” 此时,窗外的夕阳将书房的玻璃染成金色,屏幕的光影在孩子们专注的脸庞上跳跃。
 

图为同学在分享观影感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宋沁屿 摄
 
结语:
 
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排着队领取志愿者准备的笔记本,有个男孩突然跑回来,将一张画着鸡兔的卡片塞给周女士:“姐姐,谢谢你教我做算术。” 志愿者们整理桌椅时,发现座位下有几张折成飞机的便签,上面用铅笔写着 “电影里的老师像姐姐们一样好”。这场持续整日的活动,以具象化的知识互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文化体验的种子,而志愿者们则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完成了一次基层文化服务的实践之旅。

 
作者:朱瑶瑶 姚欣妮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学服务团队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轨行齐鲁,绿动未来”实践团调研济南地铁1号线
  • "让党旗更鲜,让军旗更靓"---夏日送清凉,致敬守护者,
  • 长安大学“两路”精神实践队走进“红色”青海: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