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跨洋鼓点里的非遗新声:巢院学子对话凤阳花鼓传承人

     2025年7月2日下午2点30分,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实践队走进凤阳县文化馆,与省级凤阳花鼓传承人肖庆红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非遗对话。
  “凤阳花鼓最早是老百姓讨生活的‘饭碗’。”肖庆红老师握着花鼓,指尖轻叩鼓面,节奏明快的旋律流淌而出。她介绍,早年的花鼓多由姐妹、妯娌组成双人搭档,一手执鼓一手敲锣,走街串巷唱着小调谋生。说着,她现场示范起经典动作:手腕翻转带动鼓槌,脚下碎步轻盈,唱词里的皖东风情扑面而来。“现在花鼓登过大舞台、上过电视,但根儿还在咱老百姓的日子里。”肖老师的话,让队员们对这门艺术的草根底色有了更深感触。
  在随后的采访环节,队员抛出犀利问题:“在国外传播时,有没有因文化差异闹过笑话?”肖老师低头轻笑后抬头,分享起在欧洲的难忘经历:“有次放宣传片,武术、剪纸画面无人驻足,可凤阳花鼓的锣鼓声一响,老外全围过来了!”她比划着当时的场景,“他们觉得这节奏太魔性,有人还跟着鼓点扭起奇怪的舞步。”
  更有趣的是教学经历。“本以为语言不通会是障碍,结果有一位外国学员学得最快!”肖老师解释,“他们似乎天生对节奏敏感,上手就抓住了花鼓的‘魂’。”这些故事让队员们恍然大悟:原来文化差异不仅是挑战,更是传统艺术破圈的契机。
  采访尾声,肖老师望向文化馆外的街道:“现在的花鼓,既唱老祖宗留下的《鲜花调》,也编新曲儿讲乡村振兴。”从乡村庙会到国际艺术节,从双人对唱到百人齐舞,凤阳花鼓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时代。
  文化馆里仍回荡着若隐若现的鼓点,这场对话不仅揭开了凤阳花鼓的传承密码,更让年轻学子看到:那些跨越山海的铿锵节奏,正是非遗在当代最生动的注脚——传统与世界对话,老手艺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作者:于淼 来源:巢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实践淬炼青春
  • 实践淬炼青春
  • 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赴滁州小岗村 “寻红色足迹 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之旅实践队完美收官。队员们坦言,此行远超预期,在凤阳文化馆,
  • 07-16
  • 政企智联 数聚瓷力——广东工业大学“振兴燎原”突击队
  • 陶瓷智变 数字领航—— 广东工业大学“振兴燎原”突击
  • 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漫步芜人农场,感受智
  • 青耘良西-绿践创行服务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巢院学子来凤阳县开启“学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实践
  • 对话非遗传承人 探寻凤阳民歌魅力
  • 对话非遗传承人 探寻凤阳民歌魅力
  • 7月3日,巢湖学院“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红色艺术之旅实践队走进凤阳县小岗村“当年农家”,与凤阳民歌非遗传承人穆星展开深度学习交
  • 07-16
  • 青春赋能社区课,共绘育儿同心圆
  • 青春赋能社区课,共绘育儿同心圆
  • 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赣州地区,聚焦社区儿童教育领域,以创新志愿教学活动为
  •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