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14:00,“青春飞扬·融情夏乡”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抵达宁厂古镇,实地探访这座承载四千年制盐史的文化遗存,见证其保护现状与发展脉动。
踏入古镇,龙君庙盐池遗址的盐泉静静流淌,与巫溪博物馆展出的龙头嘴盐泉模型遥相呼应,"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古老赞誉,印证着这里曾作为重要产盐地的辉煌。走过盐泉铁索桥,拾级而上的吴王庙遗址虽建筑残缺,其历经千年的恢宏底蕴却引人遐思,恰是古镇沧桑变迁的缩影。
在河边步道居民屋前,胡敬锋向队员们讲述了古镇的过往:这里曾是繁盛的产业聚集区,一口盐泉养活数万人,108口盐锅通过分卤、输卤、制卤等工序,单锅产盐逾一吨,盐业的兴旺让此地商贾云集,带动了运盐、食宿等关联产业蓬勃发展。
(图为古镇居民胡敬锋向队员们介绍古镇历史 陶涵摄)
随后,队员们来到古镇社区居委会,采访了支部书记贺茂春。据其介绍,古镇保护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文物建筑及有人居住的危房,政府已出资修缮;对于无人居住的C级、D级危房,因资金及产权问题暂未整改,但均张贴警示标语提醒注意安全。目前已收集到相关建筑的平面图与结构图,但因具体方案未明确,整体保护进度较为缓慢。
贺茂春表示,已修缮建筑严格遵循"保护性修缮"原则,均按古镇原有风貌复原。社区公共厕所延续传统风格、"盐工俱乐部"特色建筑,复刻民国时期特色,既保留历史韵味,又兼顾实用功能。此外,居委会工作人员会每日巡查古镇居民比如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完成排查线路安全的常态化工作,更彰显着对古镇及居民的温暖关怀。
谈及旅游业发展,贺茂春坦言,虽早有规划且宣传到位,但受限于资金,古镇硬件设施未能同步完善,导致游客体验存在落差。不过,7月1日巫云开高速公路的通车,为古镇带来了新机遇,到访者日渐增多。
从千年盐泉的流淌,到现代保护的实践,宁厂古镇的故事,是文化遗产守护的缩影。随着交通条件改善与保护工作的推进,这座沉睡的盐都正逐步苏醒,其承载的历史记忆与人文精神,终将在时代更迭中焕发新的生机。
文字:向思蔓
图片: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