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大寒之际,播撒文化火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寒假社会深度纪实

活动开场,社区活动室瞬间被浓厚的文化氛围笼罩。志愿者们前期费了不少心思,准备的那些生动且富有吸引力的图片,搭配上简洁明了的动画,刚在大屏幕上投放,就成功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画面中,大自然随节气更替的微妙变化、各个节气独具特色的景象栩栩如生,再加上志愿者们绘声绘色、激情洋溢的讲解,孩子们仿佛瞬间被带入一个神秘又迷人的节气知识天地,一个个坐得笔直,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好奇与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这场探索之旅。
 
进入文化传承环节,志愿者们展现出独特的巧思,巧妙地将传统节气知识与古诗词融合为一体。他们带领孩子们诵读一首首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从“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中感受大寒时节乡村的孤寂冷清,从“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里领略寒冬雪落不停的景象。孩子们沉浸在诗词的优美韵律之中,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并肩而立,一同感受节气变化带来的自然之美,细细品味诗词里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传统文化的幼芽也在他们心底悄然萌发。
 
随着讲解的逐步推进,大寒节气成为全场焦点。志愿者们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地阐述大寒的时间范围,精准地告知孩子们其起止节点,让他们清楚知晓这一节气在一年节气轮转中的独特“站位”;描绘气候特点时,用词形象生动,冰天雪地、寒风呼啸的寒冬画面仿佛近在眼前,孩子们一下子就理解了为何大寒往往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候。
 
为加深孩子们对大寒节气习俗的了解,志愿者们分享了诸多饶有趣味的传统习俗。提及“食糯”习俗,他们耐心地向孩子们解释,在寒冷的大寒天,古人凭借长期积累的生活智慧发现,食用糯米制作的食物,诸如软糯可口的糍粑、热气腾腾的糯米粥等,能够有效地为身体补充热量,抵御严寒的侵袭;说到“纵饮”习俗,则为孩子们勾勒出一幅温馨和睦的家庭画面,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火炉旁,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断,共享天伦之乐,亲情的温暖扑面而来。此外,志愿者们还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大寒时节人们腌制年肴、忙碌筹备年货的热闹场景,讲述着街头巷尾挂满的红通通的腊肠、咸鱼,屋内大人们忙忙碌碌剁肉馅、包包子,邻里之间相互分享着自家的美食,浓浓的年味弥漫开来,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对大寒节气与传统民俗生活的紧密联系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
 
互动环节无疑是活动中的高潮部分。孩子们潜藏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问题如同连珠炮一般接连不断地抛出。有的孩子睁着圆溜溜的眼睛,一脸好奇地问道:“大寒的时候为什么会下那么大的雪呀?”有的则对传统习俗背后的故事兴趣浓厚,歪着脑袋追问:“老师,古人为什么要在大寒‘纵饮’呢,只是为了喝酒取暖吗?”面对孩子们五花八门、天真无邪的问题,志愿者们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十足,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中的常见实例一一解答。他们还顺势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深厚内涵与宝贵价值,鼓励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你来我往的热烈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脸上洋溢着求知若渴的灿烂笑容,那股对知识的热忱劲儿仿佛要将寒冬驱散,而志愿者们也深深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染,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活动接近尾声,一场别开生面的绘画展示精彩上演。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拿起画笔,将自己心中独一无二的大寒节气模样尽情绘制出来,并勇敢地站在大家面前展示分享。孩子们瞬间化身为小小艺术家,纷纷拿起画笔,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不一会儿,一幅幅充满想象与创意的作品跃然纸上:有的孩子用灵动的线条勾勒出漫天飞舞的雪花,每一片雪花都似有灵魂,飘飘洒洒,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大寒的凛冽寒意;有的孩子则着重描绘围炉取暖的温馨场景,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火炉旁,大人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孩子手里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屋内暖意四溢,与窗外的寒冬形成鲜明对比;还有的孩子聚焦于腌制年肴的热闹画面,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摆满案板的各种食材、空气中弥漫的鲜香气味,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出传统年俗的独特魅力。这些作品不仅是孩子们对大寒节气的直观呈现,更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独特理解的生动表达。
 
此次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社区课堂活动成效显著。孩子们通过这一场知识与趣味交织的学习之旅,对二十四节气,尤其是大寒节气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库的大门,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那深厚无垠的底蕴。从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踊跃的提问、热烈投入的讨论中不难看出,他们心底已然对传统文化燃起了浓厚的兴趣之火,渴望进一步探索这片神秘而迷人的知识领域。活动结束后,许多孩子围在志愿者身边,眼中满是期待,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还能多多参加类似的活动,继续深入学习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这颗兴趣的种子茁壮成长。
 结语:
这场社区课堂活动的成功举办,意义非凡。一方面,它为社区的孩子们搭建起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优质平台,让传统文化的光辉照亮他们成长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志愿者们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宝贵契机,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磨砺意志。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颗星星必将引领更多同类的光芒,会有越来越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春风化雨般走进社区、走进校园,润泽更多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在传承与创新的浪潮中尽情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与磅礴力量,携手共创文化繁荣的美好未来。
作者:朱天韵,黄燕 来源: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2-10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以“蛇”为引,传承文化之光
  • 以“蛇”为引,传承文化之光
  • 2025年寒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州市五星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意义的文化志愿活动,
  • 02-10
  • 生肖文化进校园,志愿教学暖童心
  • 生肖文化进校园,志愿教学暖童心
  • 新年刚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常州五星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充满趣味的蛇年生肖科普志
  • 02-10
  • 山东大学(威海)“伴巢游”调研团赴湖北恩施 ——调研
  • 山东大学(威海)“伴巢游”调研团北京市调研纪实:科
  • 生肖科普进校园,点亮童心传文化
  • 生肖科普进校园,点亮童心传文化
  • 新年初始,处处洋溢着新的气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州五星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妙趣
  • 02-10
  • 红色星火耀赣南,整军精神永流传——“海遗星融”实践
  • “红心研墨,志愿教学”:以“蛇”为笔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