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烤圈融城队:淄博烧烤出圈背后原因分析
凭借烧烤三件套火爆出圈的山东淄博,通过景观、饮食、人情味等文化元素,不仅赢得大众的强烈好感,还为构建和传播城市形象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一)根植本土,挖掘能引发共鸣的元素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淄博选择以最贴近老百姓需求的特色餐饮入手,利用自身独特的烹饪技艺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城市化标签,提升了文化认知度。此外淄博烧烤具备一定的仪式感和社交属性,几个好友围坐在一张小桌前,充满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以美食抚慰人心,用烟火装点城市,用最容易理解和引流的方式——不仅本地车辆主动让行、民众还会主动给游客提供便利,迎来关注。以烧烤走红为契机,维护好烧烤品质,借势全方位推介城市。
在如今的内容生态下,一板一眼的玩法已经不再吸引人们的兴趣,种草内容聚合 + 社交媒体流量 + 人群需求拆解,更能获得流量密码。因此,在新媒体的大背景下,只有根植于城市的地方文化,打破流量束缚,创造出更多的生活气息,才能发掘出真正能引起共鸣的文化元素。
(二)探寻非遗文化,书写城市形象
文化是淄博市发展旅游业的底气,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淄博烧烤”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在享受“淄博烧烤”的同时,也有数千名游客在淄博市各大文化旅游景区中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淄博市提出的建设方案,淄博历史文化悠久,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地理文化和人文历史文化。地名文化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对地名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能够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特别是能够体现出地方的地域特点和民间风俗的地名,更是打开地域文化的一扇新的窗口。利用地名文化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如“周村烧饼”“马踏湖咸鸭蛋”“柳泉啤酒”“博山酥锅”“西河煎饼”,都是以产地命名,既能体现地方文化特征,又能推广地方特色产品。同时,淄博还可以开展更多非遗文化保护活动等,让更多人能感受到淄博文化的魅力,也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风采。为此,淄博要加速整合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培育城市 IP,打通文化产业链,使城市文化、商品、形象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两微一端”等平台,加大城市的宣传力度,创造话题,保持热度,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城市形象的媒介实践中,把淄博文旅的产业链做全、做强、做优。
(三)从网红到“长红”,推动可持续发展
淄博的形象已然具有了高流量、高热度特征,这也为淄博提供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淄博要想从网红到“长红”,实现自身城市层级的跃升,就必须要解决老工业城市严重的“结构病”。
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民众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能为游客的到来提供帮助,比如淄博市政府在最近很火的八大局市场建造停车场,为自驾前来的的游客提供许多便利。
其次,应挖掘资源禀赋上的自身优势,推出更多更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明确自身定位,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最后,更重要的是,要从本地的社会背景中,找出那很难被复制的地方,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才能形成“特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资源,需要人才,需要规划,需要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文化和旅游的特点需要长久的培育,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育,这样才能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淄博的支柱产业,保障其经济持续发展。
这场关于淄博的社交狂欢仍在进行中。现象级的传播以及高流量的关注度,对任何城市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接下来,淄博在城市形象传播上,既要坚持开放化、人性化和多元化,增强感召力和可信性,又要有效规避“僵化”的宣传方式,并且还要做好舆论引导,让城市形象更加生动且有“温度”,增添一种“和”的底蕴,赋予淄博文旅更多的内容,也为我国文旅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叙事视角。
时间:2023-09-14 作者:张心怡 来源:淄博烤圈融城队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