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韵文情 | 走近满族文化的守望者——孙相适老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怀着对满族文化

更深入探知的渴望

实践队通过几经辗转联络

最终有幸采访到了

抚顺市满族文化的守望者

孙相适老人

我们带着孙老用毕生心血

铸就的作品

《走进满族姓氏》

与他一同回忆起

满族文化的绵长历史

亦来探寻

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01

 

    《走进满族姓氏》是孙相适老人一生的代表作品。孙老生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母亲为爱新觉罗氏闺秀,所以孙老本身也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在任职教师期间,因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学习家乡史,故退休后专心探究清前史、抚顺地方史和满族姓氏以正情怀。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读来都是血。为考证这一本书内知识的准确性,年过花甲的孙老亲身奔赴满族人家,踏遍黑吉辽领土,省吃俭用,口攒肚挪,终于在无数的奔波与孤灯照影中,呕心沥血地完成了这本50万余字的经典之作。

 

02

      在我们拜访孙老时,年过耄耋的孙老已然白发苍苍,但身子骨仍十分硬朗。我们谦敬的表明来意后,孙老眼中闪出一抹光亮,便与我们热切的交谈起来。我们明白,那抹光亮,不仅仅出于孙老对于满族话题的盎然兴趣,更出于对已被收藏起来的满族文化得以被青年一代研究传承的欣喜与欣慰。孙老亲切的说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非常欣慰你们能够远道而来,亲自去往满族人民故乡探寻满族的文化基因,就像当年身披行囊的我一样。”这位慈祥博学的老者,在一谈起满族姓氏文化时,眼神立刻变得崇敬严肃起来。他耐心地为我们科普满族内部纯满洲族区别于汉军八旗的满语老姓,以及满语老姓的取名由来、老姓种类、老姓中著名的历史人物……虽然我们对于满族姓氏研究不多,但出于当代清宫剧《甄嬛传》《如懿传》等的火热播放,对其中著名的历史人物也有很深的印象。听着电视剧中的人物在老人口中生动的讲出,实践队队员们仿佛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未如此清楚的感知到历史人物的脉搏。“原来,任何一处文明的背后,都如此的丰富而生动;任何一个未知的领域,都蕴藏了那么多的典藏值得探寻。”实践队员在拜访孙老后由衷感叹道。满族的老姓在时代变迁中逐渐汉化发展,演变成了如今汉姓中的“关、肇、郎、何……”仅仅是简单的姓氏发展,却也可以看出满族为顺应时代洪流,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的牺牲与贡献。这便是满族人民的智慧所在,与智慧并行的还有满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与忠心。

 

03

     在最后谈及对当代青年人探究民族文化的嘱托时,孙老更是激动的表示:“当代青年人一定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亲自发现考察,不可盲目跟风,最后小心落得东施效颦的结果。”我们明白,在孙老这双久经风云的眼睛下,看透了太多因将文化不加考证的随意借用而至真相埋没的遗憾结果。孙老的叮嘱不仅在于文化的探究层面,其实就青年个人成长而言,始终保持着严谨求真的精神在人生路上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

透过孙老

我们看到的

是文化的守望

是民族血脉的传承

是无悔的投入

更是探求真相严谨不变的初心

身虽老耄,不坠青云之志

心系民族,传承文化瑰宝

十年荏苒已逝,多少心酸多少泪

几多坚守几多行

千年文明不朽,多少流传多少颂

几多贡献几多名

白发未断脚步,薪火永世长传

 

时间:2023-08-27 作者:梁偌童 孙熙谌 田嘉欣 来源:石榴籽民族行实践队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从“前店后厂到协同共进”——中南大学香港与内地经济
  • 加强民族团结,传承非遗文化
  • 参观彝族村落,了解彝族文化。体验彝族火把节的浓烈氛围,见识了彝族的彝绣文化,弘扬了彝族文化,加深了民族团结。
  • 08-28
  • 览白塔岁月,阅黄河人文
  • 览白塔岁月,阅黄河人文
  • 2023年7月15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社会实践团前往兰州开展“观生态、品文化、探科技,保护母亲河行动”实践调研活动,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