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红色烙印“寻迹团暑期社会实践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实践是青年学子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最好途径。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河南工业大学“红色烙印”寻迹团暑期实践队在6月24日至6月26日,一同前往了郑州二七纪念馆和郑州二七纪念堂进行了参观学习,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先烈气概。

二七纪念堂,全称为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堂,作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对于二七及郑州这座城市都有着重要意义。据材料记载,党的一大之后,党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达到了30万以上。其中,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演了最为壮烈的一幕。1923年2月7日在吴佩孚的命令下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死亡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馆内陈列的大量实物、图片、文字等资料,真实记录着那段难忘的历史,展现了京汉铁路工人爆发出的工人阶级团结奋斗、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实践队员在参观中认真倾听讲解员的介绍,了解红色革命故事。深刻感悟京汉铁路大罢工事件背后、二七纪念堂和纪念塔背后所体现的红色精神与文化。

“二七精神”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与“红船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任长霞精神”共同构筑起河南人的精神脊梁。实地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们还将收集到的史料故事进行归纳与整理,以当代青年人和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将二七精神所包含的“团结、创新、斗争、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红色文化要根植于血脉,家国情怀要融入于使命。“红色烙印”寻迹团的成员们立志在未来做好新时代青年,保持初心,坚守信仰,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伟大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间:2023-08-27 作者:毋丝雨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从“前店后厂到协同共进”——中南大学香港与内地经济
  • 加强民族团结,传承非遗文化
  • 参观彝族村落,了解彝族文化。体验彝族火把节的浓烈氛围,见识了彝族的彝绣文化,弘扬了彝族文化,加深了民族团结。
  • 08-28
  • 愿净立净成员与紫阳街道社区合照
  •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为进一步普及环保知识,增强节能节水意识,引导大众凝聚共识
  • 08-27
  • 不忘初心,践行团山
  • 不忘初心,践行团山
  •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的测绘工程专业的六名学生组成赴宣城市宣州区团山村暑期实践小分队前往安徽省宣城市,并开展了以宣州区团山
  •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