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童思想引领好、儿童权益维护好、儿童梦想培育好,以实际行动当好儿童的引路人守护人筑梦人。”
7月18日至19日,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赤色润心,与理前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为响应国家号召,奋勇向前不负韶华,前往宜宾市长宁县马村童心港湾开展“识国旗爱祖国”、“知井冈演红色”等红色文化启蒙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暑期教育易断线、关爱易缺位、安全难保障等问题,为暑假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安全自护、心理关爱等公益服务,让“童心港湾”成为留守儿童的“开心乐园”。
一面面国旗,飘扬在爱国的心上“爱国不仅仅是喊口号,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爱护国旗的尊严就是爱国的行为,让我们从爱护国旗、维护国旗的尊严做起。”童心港湾里的一位小朋友在课程的结尾这样说到。
实践队主讲老师曾航介绍说:“由于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参差不齐,为了覆盖到全部年龄段的小朋友们,所以我们团队最后决定选择始于小学生司空见惯的事物且最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国旗。”通过引导小朋友们寻找国旗、认识国旗、齐唱国歌来培养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使命感,最后使爱国爱党的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生根发芽。
小朋友们反应与团队成员们的预期适居其反,无论是早学习过国旗知识的五六年级同学,还是对国旗的组成元素存疑不解的一年级小朋友,都积极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对于国旗的来历展现了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地向其他同学介绍中国国旗的组成和表达为中华之更加繁荣昌盛而读书的决心。

课程中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 陈彦熹/摄
团队成员成员吕达说:“在未开展国旗讲解的活动之前,我认为可能由于与学校课程部分重合,同学们会不耐烦,但是今天的课堂效果与我的预期完全相反,这也告诉我们更要创新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使红色基因成为时代新人的鲜明底色。”
一句句台词,呐喊出红色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实践队兼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深刻地认识到井冈山时期在党的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有着系统学习井冈山精神、宣讲井冈山精神的经历,于是决心向孩子们宣讲井冈山精神,但是对于年龄过小的孩子宣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团队成员周晋平说:“我们要开展生动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把井冈山精神贯穿少年儿童红色教育的全过程。”
实践队主讲老师曾航把井冈山精神以“红色歌曲听一听”“红色积木拼一拼”、“红色事迹演一演”等一系列需要同学们切身参与的活动包装起来,通过阶段性的提问,引导同学们步步理解井冈山精神内核,最后达到对井冈山时期的经典故事了熟于心,对井冈山精神的生活体现外化于行的效果。
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的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队的同学们特别将著名的井冈山故事如《朱德的扁担》、《三湾改编》、《茅坪谈判》等由细节的逻辑关系拆成几个部分,再由同学们讨论并拼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讲述出来。主讲人曾航说:“我们想用小朋友喜闻乐见的积木游戏这一形式,让思政课‘活’起来。”

“红色积木拼一拼”活动中 陈彦熹/摄
在最后演绎红色舞台剧过程中,实践队将小朋友们分成几个团队,分开分发剧本并分配指导的同学来排练。由于时间有限,演员们最后未能脱稿表演,但是听着演员们卖力地发出掷地有声的呐喊和夸张的演绎,曾航相信,真实自有万钧之力,演员们内心的自然流露,一定能像潮水一样,流向观众席,浸润观看者的内心。

“红色事迹演一演”活动中 郑佳怡/摄
一个个故事,讲述着革命的传奇“思政课程教学只有遵循‘逻辑与情感、理性与感性、内容与形式、讲授与体验’并重的原则,才能真正的提升思政教育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队指导老师惠翔宇说。
在表演结束后,团队成员为表演生动的同学颁布了奖状与奖品。“这次能和大学生老师们共同演绎《井冈山》的故事,不仅对毛泽东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学习、勇攀高峰、争取考上大学的动力和信念!”童心港湾代表学生白家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