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安排了一场演出《师德》,其中我印象最深刻地是一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便是对“师范”的阐释,“师范”学校培养的自然是未来的“教师”,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然要做到“学高”和“身正”,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
说到“学高”,理解起来不难,想要教书育人,自然在学术上得有所成果,至少要有自己的一番领悟,才能在学生面前不至于班门弄斧、显示的是自己的真才实学。韩愈在《师说》中说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以说,“教师”的主要任务便是如此。对于“学高”这一方面,想必很多老师都是做到了的,毕竟国家对获得“教师资格”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仅仅靠大学所学是远远不够的,上岗之后的孜孜不倦也是增加知识储备的重要手段。民间有句俗话叫“老师越老,教得越好”,虽然说得太过绝对,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学高”这一方面来分析,确实可能从业越久,积累的经验越多,教书会有所增益。诚然,这并不可以偏概全,因为主要靠的是老师自己的自觉积累,如果教师并没有主动想着要增加知识储备,知识被动的接受,也是达不到增益的效果的。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教学方式都在进行创新发展,这一点对新老师来说是有优势的一面,毕竟年轻人的接受能力还是要强很多。其实不管是刚刚从业的教师,还是已经从业多年的教师,都要努力增强职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才能真正不愧三尺讲台。

为人师表,重要的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师德也是尤为重要。这便是“身正为范”所要求的。也是这个让我真正明白了站上了三尺讲台并不代表就成为了一名“教师”。细数近年来报道的有关教师失德的事件,可谓是痛心疾首,教师本应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明灯,而不是给他们造成伤害、留下阴影。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而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教育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而身为传道受业解惑的人,自己若不身正,如何能让学生信服?又如何能成为学生的指路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坚守师德呢?在我看来,热爱尤为重要。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我们需要的是对它的热爱,而不是被逼无奈。因为我们每一次站上讲台,都代表着一种责任与担当,这就表明我们不能是玩忽职守,而应该是倾注所有。著名文学家莎士比亚说过的一句话:“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所以,我们应该伸出热情的双手,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在我们自身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提升自身的师德师风。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以此为荣,热爱它,而不是只把这个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我们要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来从事,从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体验快乐。
时间:2022-04-11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
校园文学推荐
  • 追寻过往的信仰
  • 追寻过往的信仰
  • 时光总是残忍地带走情谊,传承的意义似乎在岁月里慢慢不值一提;我们总是害怕空虚,将自己坠成躯壳,却往往以我们自造的形式制造空虚
  • 04-25
  • 助人别人快乐我也乐
  • 助人别人快乐我也乐
  • 昨日晚上毕业生小曾发来短信,说她在学校获得了“态度端正工作认真”星级教师称号,想要我帮助写100字的个人教育格言上交学校
  • 04-25
  • 语言与文化的双向影响
  • “文化帝国”一词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出现,这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更容易出现的词汇,是从精神上将全国人民进行统治,并且达到统一的目的
  • 04-25
  • 狂欢化是一种自由
  • 巴赫金指出,狂欢化使人们坚信旧世界的必然灭亡和新事物的不可战胜,它是一种恶搞、一种俯就、一种暂时的解放、人人平等。
  • 04-25
  • 流光
  • 流光
  • 他将记忆从你的脑海中默默尘封,又在你最脆弱的关口喷薄而出,汹涌的坚硬时光将心底的柔弱磕碰的生疼。
  • 04-25
  • 醉后流梦散天地
  • 醉后流梦散天地
  •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直至中秋,远山才在清晨弱雾的笼罩下开始变得沧桑起来,但叶子还倔强地带着几分绿意,乍一看倒不像是秋天的叶
  • 04-24
  • 人生若只如初见
  • 烟雨朦朦,柳絮飘飞,纷纷细雨,轻轻激起层层涟漪,我在寂静的世界里停下脚步,等待着你渐渐走进我的心里。
  • 04-24
  • 十年已过
  • 十年已过
  • 自己刚好在大地上,好好享受久违的阳光了。舒服的,放松的,美好的,充满希望与热爱的…
  • 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