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道美学思想对李白诗歌创作的影响

       先秦时期,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和“礼”,提倡追求理想的人格境界,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和存在的本质,提倡追求和遵循“道”。二者自产生以来都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历代的文化墨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境况出发,选择不同的儒道思想内容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在这些文人中,李白是体现儒道双重影响比较典型的一位人物,他既有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同时也有豁达洒脱、放荡不羁的心态,这种儒道混杂的思想特征也使他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之中,儒家思想一直处在正统地位,儒家美学系统也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美学以“仁”为核心,强调个体的情感心理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统一融合,诗人将其内化于心并表现为济世安民的仁爱和忠义尽孝的伦理,这两个方面都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仁者,爱人”,儒家主张泛爱论,倡导一切无差别的爱,爱社会上的所有人,同时倡导实施仁政爱民。李白诗歌中处处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仁政”“爱民”的思想。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张实行仁政。在《任城县厅壁记》一文中,诗人认为只有“宽猛相济,弦韦适中,”才能出现“权豪锄纵暴之心,黠吏返淳和之性。行者让于道璐,任者并于轻重,扶老携幼,尊尊亲亲。”这样的祥和局面。诗人的爱民思想体现在他关心百姓疾苦,曾经为求仕途而漫游天下的他目睹了百姓艰苦的生活,对于战争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破坏感到无奈与痛苦,他在乐府诗《丁都户歌》中写到:“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工人在烈日之下沿江拖船,可是他们的壶里却一半是泥土无法饮用,工作条件如此恶劣,工人却仍然要不约而同的喊号子,可见雇主对他们的剥削之深,诗人看到这般情景,不禁掩面而泣为百姓悲伤千古。诗人正是看到了人世间的种种心酸苦辣,所以希望自己能够“济安民,解世纷”,所以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济世安民的仁爱思想。
       儒家美学思想以“仁”为核心展开,“仁”是维护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不论是在处理君臣关系、父子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仁”始终是贯穿其中的准则。儒家倡导对待君主要忠,对待长辈要孝,对待朋友要义,忠孝仁义亦然成为儒家道德规范,也成为儒家美学思想的重要内涵。儒家美学要求个体达到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容的境界,推动个体去追求理想的人格。李白自幼就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忠君孝亲是他积极入世的动力,重义轻利也是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诗歌中多次表达了自己渴望被赏识,进入仕途有所作为的愿望,在《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一诗中言“一朝君王垂拂拭, 剖肝输丹雪胸臆。”表示如果得到君子垂顾,必定尽心竭力以尽衷心,诗末“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向友人表示自己尽节报孝后才可归隐的心志。即使诗人在积极入世的这条道路上遭受了很多的挫折,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入世的愿望。李白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他待人的原则,如《上安州裴长史》载李白东游维扬时“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足见诗人看轻钱财,只要自己有能相助必助之,他自言“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由此可见,“事君荣亲”思想是诗人一生追求的目标,“重义轻利”也是他待人处世始终遵循的准则。
       道家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美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道”为核心,认为“道”不依附于外界任何形式存在,在对待美和艺术上道家秉持“自然”和“朴素”的理念。道家美学思想对李白诗歌创作体现在两个方面:自然朴素的诗风,自由自若的态度。
       李白诗风和道家思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崇尚清新、朴素的自然观。道家认为“道”根植于大自然,天地的大美就是“道”,对自然的关注构成了老子美学思想的基础。李白对自然景色情有独宠体现了道家的这种自然思想,诗人漫游期间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把自然当做他理想的寄托和对自由的向往,写下了无数篇赞美自然风景的诗歌,如“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等等。除了关注自然,道家还强调天然的“朴素美”,他的诗句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就体现了这种朴素纯洁的美。道家自然观还包括“有无相生”,“虚实结合”,这种美学观念也影响了李白诗歌的创作,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这些诗句中,诗人运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将虚和实、动与静完美地结合起来,展示出“有无相生”的美学意境。
       儒家的美学思想重视的是一种人与社会的关系,而道家的美学观念更多强调的是人与内心自我的关系。道家“游”的理念强调精神的自由超脱,要求摆脱外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高度自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些诗句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老子关于“涤除玄鉴”的理论,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也有深刻的影响。“涤除玄鉴”的意思是要求人们使自己内心平静,在处理事情上要与世无争,致虚守静,李白明白了这种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自己处世上面,形成了“功成身退”的人生准则,同时也在诗歌中多次表达了这种观念,如《翰林读书言怀》中的“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登金陵冶西北谢公墩》 中的“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等等。李白的一生中不管遭遇到任何的挫折和困难,他都能够坦然面对,泰然自若,他的诗歌中也展现了他自由自若的态度。
       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都是中国古代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古代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作为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儒道美学对其的影响是最深的,他的身上以及他的诗歌,既体现出了儒家美学所强调的“仁爱”,也有道家美学所强调的“自然”“自由”和“朴素”,正是儒道美学在其诗歌中的合流,成就了他诗歌的张力,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学习儒道思想文化,理解儒道美学的奥秘,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时间:2023-09-26 作者:杨森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关注:
校园文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