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尽而意无穷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有着特别情感和担当的作家,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比常人更能体会人生的悲剧感、存在感。面对命运的残酷,他不放弃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找寻。他在困境中生存,在反抗中找寻生机,在他平静的文字下,我们感受到了顽强的生命气息和非常人的自我超越。

韩少功这样评价史铁生,他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他是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他有一种让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笑。”我认为韩少功先生的评价是中肯的,这也是我喜欢史铁生的原因,反抗中的生命尤其值得敬慕。我一直相信,一位作家的追求、心性、思想会反映在作品中,通过作品,我没有看到无限放大痛苦,自怨自艾的史铁生,我看到的是有深度、有思想、乐观积极的史铁生。史铁生本身作为残疾人,但他的作品超越了伤残者对于生命的自怜与哀叹,这是可贵的。

在我看来,从困境中跋涉而出的史铁生对待苦做出了与同时代作家不完全相同的思考。史铁生在绝望和虚无中寻找活下去的信念,在荒谬的感觉中获得一种生存的激情和信念,他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在作品中给我们展示了他对生命的乐观认识和生存价值的追求。

史铁生的散文给我“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具体说来,他的散文语言平实质朴,情感真挚遥深,主旨富有哲理意味。

史铁生的散文用语平实质朴,不矫揉造作,不过分雕饰,用最简单的话抒最动人的情,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在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中,写到了“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我”对生活的绝望与母亲坚定的鼓励,“我”对母亲病情的浑然不知与母亲对我的百般宽容。史铁生的选材并不特殊,写的是再平凡普通不过的一对母子,换做其他任何一位母亲,面对自己残疾的儿子,都会选择无私地去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顾及儿子的情绪一心求全、不忍儿子再有负担而不言病痛。但是在史铁生的笔下,我们看到母亲的伟大是一个方面,但更打动人的是他面对自己内心时的无尽悔恨,这是一道迈不过的槛儿,母亲已逝,他亦无法弥补。母亲逝世后,他回忆母亲在世时他恶劣的态度、糟糕的表现、残疾后无限放大自己的悲痛让母亲不安等等,这些不作为就像是一根刺,扎在史铁生的心尖,让他不得快乐,怀念母亲的这份情感中夹杂着的是深沉的苦。史铁生在文中的语言不事雕琢,语言通俗平易,我想这也表示,他对母亲的感情是纯粹的,是用任何写作技巧和语言艺术都无可比拟的。同时,《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的生活状态就是他正在被残疾的阴影笼罩,他郁郁寡欢,这个时候,写出很华丽的文字,一字一句去推敲修饰,也与作品创作的基调不合。史铁生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他,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困境裹挟、被现实压抑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仍在挣扎、仍在思考,而且靠着自己的努力寻求生的希望,一步步走出颓废的人。在史铁生的作品中,正是这样一个多元的人,这个人不缺苦难,这个人有故事,这个人会用语言去表达,这个人把残缺变成成就自己的可贵经历。

史铁生的散文用情真挚,意旨遥深,不同于一般作家的抒情,史铁生表情达意不仅仅是为了抒情而抒情,更是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由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他的情感厚重而真实。在他的散文《我的梦想》中,他毫不避讳地写:“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这是一句表明态度的话,如果是其他健全的作家这样写道,我们可能会觉得有为文造情之嫌,史铁生这样写我们的第一反应则是同情,但马上自己的思维就不仅局限在对不幸者的同情上,因为我们知道史铁生说过:“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他是豁达的、深刻的。文中写到了自己第一喜欢的是田径这项运动,不难想象,双腿残疾的史铁生内心对于健全身躯的渴

望。后文写约翰逊是因为服用兴奋剂而拿到好成绩,这确是让人失望的消息,但史铁生是乐观的,他的思想是有高度的,他认为:“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我想,这样的史铁生是积极的,他在文中的态度是客观的,他没有夸大自己的不幸,认为自己并非是最不幸的人。他是博爱的,在身体残缺的现状下,他追求的是灵魂的健全。诚然,健全的灵魂比之健全的身躯,少有人能在二者中分清孰重孰轻,事实是,我们希望二者兼得。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史铁生认为,人即使达到了躯体的极限,也会有局限。他希望有一个健全的躯体,但更希望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因为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是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获取。在现实让他无法拥有健全身体的状况下,灵魂的健全是他的追求,也是足以慰藉他的良药。史铁生的作品意蕴深长,我想这与作者的视野分不开,史铁生能够跳出自己的困境,写作有思想性的作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审视规划他作品的主题,他的作品不是一时情至,他将情感寄托在思考之中,使得作品情感真挚而深远。

史铁生的散文具有哲理意味。王蒙评价史铁生:“史铁生当然是优秀的。因为他是个残疾人,所以他的作品中有别的作家所没有的一股静气。史铁生的作品过于关注生死、宗教、信仰等问题,有人对这一点持保留意见,但我觉得他的思想是有深度的。”我认为王蒙说史铁生的思想是有深度的与史铁生作品中的哲理意味分不开,史铁生很多作品都可以从哲学的角度解读,他的大多作品也能带给我们哲理性的思考。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话富有哲理,史铁生对于生死看得很透,他不畏惧死,也不看轻生,他认为人有不得不生存的理由,而且活着比死去更加不易,因而他一生便在追求存在的价值。地坛对于史铁生意义重大,地坛的一景一物都存着史铁生最不济时的记忆,荒园的破败烘托了落魄者的精神,但基于生命本体的内在需求,理应对个体精神进行自我拯救,这也是后来史铁生写作另一篇散文《想念地坛》的缘由。地坛已破但人心不残,人本困境,贵在超越,现实与信仰之间的差距,就是生命的过程,这过程赋予人生意义。史铁生在他的散文《好运设计》中这样写道:“过程对于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镇定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我想这可以说明史铁生对过程的看重。

我喜欢史铁生,喜欢作为作家的史铁生,喜欢用文字写人生的史铁生,史铁生的作品给我以启迪和鼓舞。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从“困境中的生存”到“反抗中的生命”再到“存在的价值”,他用平实的语言传达真挚的情感,用自己哲理性的思考给读者以启发。史铁生的作品和他自身的生活经历,让我明白欲望无边,能力有限,现实和信仰之间的永恒的距离意味着永恒的苦,人的一生虚设的事物太多,过程充盈意义。

正如《我与地坛》中写到的这样:“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寞,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无所谓“它们”,无所谓从哪来,也无所谓要到哪去,我们只要知道:人的力量在与这种无可抗拒的命运的对抗中,显示出了它的坚韧与伟大。
时间:2022-05-23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
校园文学推荐
  • 人人孤独且幸运
  • 人人孤独且幸运
  •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因为诺贝尔奖才听说《百年孤独》这本书的。关于这本书的主题,官方所认定的、也是作者自己表达的是:第三世界在全球
  • 05-24
  • 言有尽而意无穷
  •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有着特别情感和担当的作家,他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比常人更能体会人生的悲剧感、存在感。
  • 05-23
  • 《小孩不笨》之我观
  •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由于人们看待教育的立场、角度、方法等存在差异,因此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育观。教育观决定着人们的教育
  • 05-23
  • 遇见《九歌·山鬼》
  • 美国问答网站Quora上一位外国网友发出“中国学生为什么学文言文”的疑问,甚至使用了“逼迫”这样的字眼。
  • 05-23
  • 在花盛开的季节看见春天
  • 在花盛开的季节看见春天
  • “请将我种成一棵会开花的树,来年三月,在一夜之间,开满白色的花束,樱花也好,玉兰也好,只要是棵会开花的树......”
  • 05-23
  • 怀恋当初的日子
  • 怀恋当初的日子
  • 渐渐的,进入了秋季,一天凉似一天,人们也开始穿上了外套,紧扣着,匆匆从这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空气中,也弥漫着略带萧索的气息,枯
  • 05-23
  • 雁城之思
  • 雁城之思
  • “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
  • 05-21
  • 走过去 观《青春派》有感
  • 电影《青春派》讲述了男主居然因恋爱导致高考失利,作为“高四生”回学校复读,重新体会了高考,亲情,爱情和友情的青春故事。
  • 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