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永垂不朽的母题——读长恨歌有感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乐天变从次句说起开始了他心中的李杨爱情故事。我刚读起开头的四句就感受到了诗人的反对与批判,让我不禁想起了老杜曾由感而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叹。也如史学家陈虹对这篇长恨歌的评价一样这位著名的香山居士写下这篇洋洋洒洒的诗作包含着“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目的。但是经典必不可能会单单陈述一件简单的事实一样这篇《长恨歌》也隐藏着别的浓厚情感。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杨贵妃固然貌美,深得李隆基的欢心,男欢女爱两情相悦,又是正值大唐盛世满是一片威凤祥麟之景,也就在这种盛世之下才能做到“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只是荔枝来。”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在其中也可窥见一斑,作为一名君王,他倾尽一切去专一的爱一个人,穷奢极侈,不顾后果,打破现有的条规框架追求所爱,将浪漫诠释极尽。但是欢乐不可能永远存在,极乐的背后隐藏的是巨大的涌动暗流。

终于“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叛军的逼宫使得李隆基不得不离开京都向西潜逃,这时的天子已失去了盛世的威严和权威面对一起逃出的将士们结果却是“六军不发无奈何。”完全成了安禄山的囊中之物。可怜造化弄人,天妒红颜“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杨贵妃死在了最爱的人手中,死在了她所向往的盛世大国的美梦之中。

历史到此处便结束了,但是故事却依旧在继续推进着。

赐死爱人的李隆基失魂落魄的回到了京都望着与从前无异的物景,就犹如美人仍在,可一回首只能面对空空如也的寝宫和亲手赐死美人的事实,今后的每个晚上都会被自己的经历惊醒,整日恍惚。“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终于皇帝的痴心感动了有为之士,故事最后的高潮也将展开。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即使幸得能士相助,寻找爱人行迹的过程依旧艰辛。所幸天感其诚“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终在蓬莱仙山上觅得贵妃踪迹。可是找得也未必是好事,“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相见不得更让人肝肠寸断。可真情不会应相隔两地都不能分裂就如诗篇所说的“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直至最后诗人也早已忘记开始的初衷,而是由衷的赞美李杨的真挚情感,将自己的经历与之结合写下这篇惊世之作,让我们看到了这段如此凄美的爱情悲剧。
时间:2022-05-17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
校园文学推荐
  • 相信未来
  • 那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却依旧能感动一代一代人;那不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却是我心中深刻而美丽的精神源泉;那质朴单纯的一词一语中
  • 05-17
  • 爱情,永垂不朽的母题——读长恨歌有感
  • 我与“她”的故事
  •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魅力无穷,诗词更是伴随着我们成长。唐诗宋词元曲自幼便熟记于心。了解诗词文化,能熏陶我们的心灵,平静我们的情
  • 05-17
  •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 暮秋清晨,鸟的歌唱唤醒正在美梦的少年,他默默说道,差一点……慢慢的离开舒适的方床,眼睛进入一幕美丽而欢乐的画面
  • 05-17
  • 其实并不孤独
  • 在没有意识到自己越来越疏远于自己的朋友时,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帮助其他人的一个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我的班主任在课堂上说
  • 05-17
  • 我所了解的国学传统
  • 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而古典名着是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品读经典,是一场经典的盛宴;是一出名人
  • 05-16
  • 中华经典伴我成长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今中外的许多中华经典,无一不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从儿时起,我们就开始接触中华经典,诗、词、歌、赋;
  • 05-16
  • 与经典同行
  • 与经典同行
  •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所学的古诗词不下千首,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广为传唱。有的时候诗歌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用来宣泄情绪。
  • 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