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伴我成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今中外的许多中华经典,无一不影响着我们的成长。从儿时起,我们就开始接触中华经典,诗、词、歌、赋;唐诗、宋词、元曲;广为流传的书籍。这些经典陪伴我们度过了许多时光,我们也因此受益匪浅。
小时候在餐桌上经常会出现留饭的情况,浪费粮食现象,这时候爸妈往往会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导我们,说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米饭,不可以轻易浪费。类似这种餐桌上的教导,还有交友也是有学问的,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交朋友应当谨慎,毕竟朋友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他们会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应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人相处就是要相互学习,我们应该学会在他人身上搜寻自身的不足,改过自身缺点,多多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要想进步,还是得学会“吾日三省吾身”应该问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方有这样,才可成为君子。
在我上小学时候,记得有一次跟弟弟挣东西吃,被妈妈教导了一番,她给我们讲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小年纪的孔融就懂得这么个大道理,要懂得谦让,懂得分享,即使年龄最小,他却丝毫没有自私心理,还那么懂事。我和弟弟听完这个故事后都深感愧疚,我们敬佩孔融,也检点了自己的行为,我们确实做得不好,因为一点零食就争吵起来,但是经历这一次之后,我们都学会了谦让,懂得了分享,在之后的时光里,我们两姊妹经常是有东西就平分着吃,决不会私藏。我们体会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伟大母爱,小时候的毛衣大部分都是妈妈给我们织的,脑海中时常会浮出这一幕画面:妈妈拿着织衣针,勾着线团,坐在一把椅子上独自织着毛衣,有时候也会是跟家访邻居一起边闲聊边织着毛衣。“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自古以来,孝道就是人们不可避免的一个谈论的话题,古代的人很注重孝道,父母之恩大于天,我们做子女的永远不可以忘记,要学会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不是子女给予的钱,其实最为重要的是陪伴,相伴父母,敞开心扉地与他们交谈,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能给予即时的回应,多多照顾他们,这就是作为子女的最大孝顺了。
中华经典伴我成长,希望一代代的中华儿女都可以专心从这些经典中悟出人生道理,学习古人的高尚品格。
时间:2022-05-16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