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郑州大学“朱仙版迹青年队”奔赴开封朱仙镇,开展“刻刀下的千年印记——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行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探寻木版年画背后的故事。
在当地作坊,布满木屑、裹着岁月包浆的雕版与刻刀静静“诉说”传承故事。队员们围站一旁,非遗传承人张继中先生从明清时期“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景讲起,将木版年画的传承脉络缓缓道来。大家凑近观察,探寻从雕刻到印制的细腻工序,试图读懂每一刀、每一抹墨里藏着的岁月密码。
亲身实践环节,队员们围在工作台前,手持工具尝试雕刻、刷墨、拓印。从刻刀打滑到渐入佳境,从拓印溅墨到呈现完整图案,一次次操作中,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巧,让千年传承的温度,借青春双手传递。
为深化理解,队员们走进开封博物馆,在历史文物间穿梭,听展览讲解挖掘木版年画与地域文化、时代背景的关联,让古老技艺在历史坐标系里找到更清晰的定位,助力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新时代续写传承新篇 。(通讯员 开比努·阿卜杜克热木 )

图为“朱仙版迹青年队”队员采访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张继中,聆听其讲解非遗后的合照。开比努 供图

图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工具,包括雕版、刻刀等,承载千年技艺。梁嘉悦 供图

图为非遗传承人张廷旭在雕版上刷墨备印,动作中饱含对技艺的深情。梁嘉悦 供图

图为“朱仙版迹青年队”队员参观完开封博物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展后的合影,见证青年传承年画的决心。刘丁宁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