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时代精神。2025年7月8日,塔里木大徐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心如向阳 次第花开”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积极响应号召,担当青年使命,他们以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为主线,巧妙融合知识科普与创意实践,为青少年带来别开生面的精神盛宴,在寓教于乐中推动德育素养全面提升。
活动伊始,志愿者张文杰抛出的“水稻能长多高”这一充满趣味性的问题,瞬间在青少年群体中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答案更是千奇百怪,想象力天马行空。就在大家热烈讨论之时,志愿者们开始讲述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的伟大梦想,现场气氛陡然转变,从热闹的讨论瞬间归于安静。每一双眼睛都紧紧盯着志愿者播放的PPT视频,好奇与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让青少年们更直观地感受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日常,团队成员冉晓宇播放了他在稻田中辛勤工作的珍贵视频。画面中,那位皮肤黝黑、裤脚沾满泥土的科学家,用最质朴的形象打破了孩子们对科学家的固有认知。一位扎着马尾的女生忍不住发出感叹,这一刻,科学家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扎根大地、脚踏实地的追梦人。
在宣讲环节,志愿者精心准备,采用图文PPT、视频短片、故事讲述相结合的多元形式,全方位、系统地呈现袁隆平院士波澜壮阔的生平事迹、充满艰辛与挑战的科研历程以及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志愿者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将院士扎根稻田、不畏艰难险阻、一次次突破科研瓶颈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青少年心中的家国情怀与奋斗激情。许多参与者被袁隆平院士的执着精神深深打动,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纷纷表示要以袁爷爷为榜样,努力学习,追逐自己的梦想。
而手工制作环节无疑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志愿者们准备了色彩鲜艳的金黄、翠绿等颜色的扭扭棒,手把手地教青少年们制作麦穗、扎成花束。活动现场,一位男生起初因动作不够熟练而急得眉头紧锁,满脸通红。但在志愿者许杰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当他成功完成第一支麦穗时,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兴奋地举着作品满场跑动,向小伙伴们展示自己的成果,那份自豪与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活动尾声,大家将制作好的作品汇聚在一起,礼堂讲台前顿时呈现出一片金灿灿的“麦浪”,那是孩子们对袁隆平院士最真挚的敬意。有青少年开心地说,要把亲手制作的麦穗花送给奶奶,因为奶奶常说“粒粒皆辛苦”,这简单的话语,体现出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珍惜粮食的种子。这场将思政教育融入手工实践的活动,让青少年们在动手创作中深刻感悟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实现了从精神接受到实践传承的完美升华。看着青少年们手捧麦穗花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内心满是欣慰与感动,他们深知所有的付出都化作了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星光。通过这次活动,“珍惜粮食”“坚持梦想”的种子已在青少年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展望未来,伴童心同行志愿服务团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让榜样精神以更鲜活、更温暖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青少年,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心怀家国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