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课堂:指尖承古韵,光影育童心
实践期间,首先开始了皮影戏、蓝印花布扎染等一系列特色非遗课程。皮影戏课程分为制作皮影人物和皮影戏体验两部分。在制作过程中,队员们首先讲解皮影戏的制作工艺和操作原理,演示皮影木偶的捏、提、摆等基本动作,并详细讲解手部力度、角度与操作节奏,随后学生们进行皮影戏的简单制作。在活动中,实践队员根据学生初次尝试时面临的动作僵硬或木偶倾斜问题进行逐一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木偶翻转、行走和跳跃。整个过程中,实践队员随时观察每位学生的操作情况,提醒他们注意协调手眼动作与动作连贯性,鼓励学生在尝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操作风格。
蓝印花布扎染课程上,实践队员演示布料折叠和扎绳方法,并强调染液的浸泡时间和均匀性,指导学生观察氧化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在手工实践中感悟科学原理和艺术之美。通过实践队员耐心讲解和示范,每位学生完成了独特的布纹作品,他们在课堂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扎染作品,并赠送给团队。通过非遗系列课程,学生们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锻炼了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和小朋友共同演绎皮影戏
科技课堂:点燃好奇心,激发探索欲
如何让抽象的科技知识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上,是实践队员的重要难题之一,经过讨论和研究,实践队员最终探讨出动手实验与思考引导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通过课堂上的亲身操作和探索,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机器人课堂上,实践队员首先展示自制机器人“小智”,引导学生探索每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并耐心讲解指令输入顺序和动作反馈原理。实践队员将机器人的功能与科研报国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们思考机器人的运用领域,帮助学生们在心中种下追逐科技梦想的种子。在激光实验和燃烧实验中,实践队员强调安全操作,讲解光聚焦和火焰颜色变化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实践队员还会根据学生的观察情况提出问题,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并帮助他们用图示和文字记录实验数据。此次的科技课堂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科学原理,还引导他们在操作、观察、思考、总结的完整流程中建立了科学思维模式。

图为孩子们在机器人“小智”前发出口令
体育课堂:激情燃操场,团结铸力量
在日常早操之余,实践队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通过组织舞龙训练和趣味运动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操场上,随着鼓点响起,红黄长龙腾空而起。实践队员示范动作要领,细致讲解手、脚和身体协调的要求,同学们紧握龙杆,迈步、转身、跃动,长龙随之上下翻飞。刚开始时队伍零散,有的同学舞得快,有的动作不协调,实践队员鼓励学生与队友保持同步,并及时分解动作、纠正问题,经过几次配合,长龙逐渐流畅,孩子们汗水直流却笑容满面。
趣味运动会项目将同学们分为7组,分别开展投壶、接力跑、保龄球等项目,首先由实践队员带领同学们进行热身,充分热身后进行动作演示和分组协调,每组由一名实践队员带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在呐喊声和欢笑声中,同学们互帮互助、相互鼓励,在和谐融洽的氛围里,同学们诠释着坚持、互助和团队精神的意义。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实践队员致力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学习健康锻炼的方法,感受运动的乐趣与挑战,同时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

图为学生们在尝试舞龙的动作
整个支教活动中,团队成员严格遵守学校作要求息,与学生同吃同住,深入课堂与活动现场,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和团队协作,学生们在艺术、科学和体育领域获得了成长体验,实践队员锤炼了责任意识、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中国矿业大学羽翼支教团将继续用行动践行初心,继续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知识和关爱点亮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

图为支教团在益海助学中心前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