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栋 指导老师:朱新宇
盛夏的蝉鸣唤醒了乡村的活力,传统文化的魅力吸引来一群怀揣梦想的大学生。8月4日至10日,安徽理工大学“傩戏寻踪”实践小组前往池州市梅街镇刘街社区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用脚踏实地的态度调查傩戏,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宣传傩戏,用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心态应对活动中遇到的挫折坎坷,用自己的力量让池州傩戏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观文化馆,习傩戏史
8月5日上午,在当地党委副书记许鑫磊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傩文化馆,学习傩戏历史。许书记向队员们介绍了傩戏的发展、习俗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打击和挫折。神秘的面具,仿佛镌刻着岁月的痕迹;繁杂的文字,好似诉说着古老的传说。作为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傩戏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威望,是当地人的理想与信仰的统一。
图1 许书记带领实践小组成员参观傩文化馆(刘栋摄)
深入群众,切实调研
8月6日,在晨光的照耀与街道的烟火气中,小组开展了调研活动。尽管天气炎热,但队员们毫无怨言、工作积极,身上的每一滴汗都是勤劳的证明,脚下的每一步路都是通往成功的基石。他们深入群众,以平实易懂的话语与村民们交流,以真诚礼貌的态度与村民们攀谈,将问题融入生活,在与村民的谈话中完成了调研工作,对于傩戏在当地群众心目间的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针对一系列实际问题研讨宣传傩戏的方法策略。
图2 实践小组成员进行深入调查(刘栋摄)
寻青山寺,拜地藏王
8月7日下午,队员们前往梅街镇青山寺拜访住持,寻找蕴藏在古刹中的傩戏习俗。走进殿门,只见殿内金身庄严,神像目光祥和。住持告诉队员们,每逢正月,人们要抬着龙庭来到青山寺,得到应允后才可继续开展傩戏活动。同时,他借讲解之便,将青山寺的渊源与地藏文化娓娓道来,教导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在氤氲的香火与淡淡的清香中,队员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
访传承人,论发展路
8月8日,带着对傩戏的热爱和好奇,队员们陆续采访了党委副书记许鑫磊和非遗傩戏传承人刘国中。交流中,许书记结合现实,指出傩戏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后继无人,难以传承,并结合当地文化发展规划,介绍了梅街镇对傩戏的保护举措和传承思路。而传承人则带着对这项技艺的深厚情感,讲述自己从年少拜师,到登台表演,再到如今的坚守传统文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傩戏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流淌在乡土间的文化血脉。
图3 小组成员采访许书记(刘栋摄)
游傩仙镇,看傩王戏
8月9日,队员们走进傩仙镇,开启一场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体验傩戏艺术的多元魅力。在街角巷尾,队员们看到了非遗传承人制作傩戏面具的过程;在镇前广场,傩戏高跷马展开表演;夜幕降临,大型实景剧《傩王传奇》在河边拉开序幕,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魔王故事。每一个动作都是对艺术的彰显,每一声唱腔都是对文化的传承,每一片土地,都镌刻着傩戏文化的基因。跟随许书记的步伐,团队成员感受直播宣传的过程,并进行大量素材纪录,只为将傩戏文化发扬光大。
图4 实践小组与许书记合影(周宇航摄)
傩戏古韵,萦绕耳畔;代代传承,千年回响。“傩戏寻踪”实践小组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文化土地,用真情倾听传承故事,在巷角的印记中领略傩戏的魅力,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触摸到傩戏的脉搏。他们以青年奋进之力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以青春昂扬之姿态为传统文化赋予能量,让这份流淌在乡土间的文化血脉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