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河海大学“红迹寻踪,赣江星火”实践团
返乡探访新干红色印记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北端,赣江与湄湘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自古是赣中咽喉。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首次进入新干,在麦斜镇龚家村短暂停留,留下“龚家祠宿营地”与“毛泽东旧居”。同一时期,县境东部的城上乡走出开国少将李继开,他先后参加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如今,麦斜镇毛泽东故居与城上乡李继开将军纪念馆被列为江西省首批红色名村和“红领巾讲解员”实践基地,成为赣江两岸最具代表性的两处红色地标。8月1日,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河海大学“红迹寻踪,赣江星火”实践团队启动红色寻访返乡实践,实践团队决定将镜头对准这两处旧址,记录它们在当代乡村里的鲜活模样。
旧居忆烽烟,青砖映初心上午,实践团抵达新干县麦斜镇龚家村毛泽东故居。青砖门楼前,“红四军麦斜宿营地旧址”石碑静默矗立。成员沿序厅浏览《红四军转战赣中》图文展板,粗布军装、打补丁薄被依次呈现,均为1929年1月红四军短暂休整时的原物。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故居图文板块
图为行军装展物
东厢房会客大厅里,方桌、条凳、马灯保持原状,木窗光影交错,映出当年前委临时会议的剪影。循着回廊转入后院,西侧卧室仅一床一桌,竹席与油灯仍按旧貌摆放;东侧书房内,毛笔、砚台、地图册依次排开,纸页边角微卷,似留下连夜批阅的痕迹。
图为故居大厅
图为故居卧室
图为故居书房
天井正中,青年毛泽东青铜像面朝东南,团队成员仰望片刻后,于故居门楼前集体合影,快门定格故居与实践团成员同框的瞬间。
图为实践团在故居前的合影
铜像立峥嵘,军史映初心下午,实践团沿蜿蜒山道驶入新干县城上乡大坑村。李继开将军纪念馆坐落于村中心广场北侧,灰白墙体与浮雕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序厅内,讲解员站在年表墙前,以时间轴为主线讲述将军生平。年表墙以时间轴铺陈将军生平:从1932年参加红军,到辽沈、平津、广西战役,再到1955年授衔少将,每段文字旁配有战地照片与手书命令。
图为李继开将军纪念馆外景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团讲解将军生平事迹
转入“长征记忆”展区,炮管上的刮痕与修补焊点记录长途行军中的多次战斗。玻璃柜内,一面褪色的红军军旗只余三分之二幅面,弹孔与焦痕仍清晰;旁边的米袋缝口处留着粗线补丁。旧式手摇发电机与真空管电台并排陈列,旋钮磨损至发亮。成员沿展线缓步,展板以地图与年表勾勒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等战役节点,箭头与红蓝标线交错,将时间与空间压缩成一条细线。
图为红色展厅展物
图为成员阅读红军战役板块
参观完毕,团队行至纪念馆广场。李继开将军半身铜像面朝东方,目光沉静。成员在基座前排成一排,合影留念。
图为实践团在将军铜像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