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生态养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路径,7月12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蟹逅智水”团队赴常熟市鹤泾湾进行调研。活动通过企业走访、基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深入调研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现状,为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提供实践参考。
探访企业 问计龙头——解码生态养殖的产业升级密码 活动首站来到千帆生态渔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作为常熟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帆专注于渔业养殖。此次活动对负责人陶先生进行了采访,问题主要从生态技术应用与挑战、市场销售与品牌建设以及产业融合与政策需求出发。陶先生的讲述展现了企业蜕变的过程:2022年,公司完成高标准全面改造,建成全省规格最高的蟹池。如今,每个养殖塘口都配备精密测水装置,实时监测池塘动态,尾水净化处理设施时刻运转,智慧农业的触角已延伸到养殖的每一个环节。谈及行业发展,陶先生目光长远,江苏大闸蟹养殖版图持续扩张,可恶劣天气常给苏北产区带来冲击。他倡导苏南苏北携手互助,共同保障大闸蟹品质——质量是立足之本,抱团才能走得更远。对于品牌建设,他坦言:“好蟹也怕巷子深,盼着政府能搭台,送技术、拓销路,让咱的大闸蟹香飘更远。”

沈依雯摄
走进基地 对话自然——触摸绿色养殖的生态脉动 告别企业,“蟹逅智水”团队转赴省级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鹤泾湾养殖基地进行参观。这里的水体澄澈见底,岸边水草丰茂,鱼蟹在模拟自然的环境中悠然生长,是当地重要的螃蟹、鱼虾养殖示范区。团队成员实地参观了养殖塘口,详细了解基地在生态调控、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养殖基地通过推广“种草养蟹”“鱼蟹混养”等生态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显著改善了水域生态环境。这种“与自然对话”的养殖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真正扎进了泥土里。

沈依雯摄
倾听民声 共绘蓝图——凝聚乡村振兴的基层智慧 在塘边交流环节,团队成员还向养殖户和参观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收集大家对生态养殖政策、技术需求及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养殖户们捧着问卷,时而眉头微蹙沉思,时而娓娓道来心声,言语中满是对生态养殖的期盼。问卷结果清晰点明行业痛点:生态养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技术瓶颈与市场壁垒仍是“拦路虎”。这场田野调查不仅收集了乡村振兴的“第一手信号”,更勾勒出未来生态养殖推广的精准发力方向——加强技术培训以及拓宽市场销路缺一不可。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生态水产养殖的广阔前景。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幅"人放天养"的和谐画卷,正是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随着生态养殖理念的深入人心,传统水产养殖业正在经历绿色蝶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产业支撑。

沈依雯摄
“蟹逅智水”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指南。正如团队成员所说:“生态养殖不仅养出了好产品,更养出了乡村的新希望。”未来,当技术培训走进更多村庄,当销路网络织得更密,当品牌名片擦得更亮,常熟鹤泾湾的故事,或许会成为生态养殖助力乡村振兴的范本——让每一滴水都流淌着生机,让每一寸土地都生长出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