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十五——暖流涌进养老院 志愿服务传递爱与温暖

  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十五):暖流涌进养老院 志愿服务传递爱与温暖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6月22日,河南工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郑州福属地敬老院,开展“青春暖夕阳”主题慰问活动。通过文艺汇演、健康服务、心灵陪伴等形式,为百余位老人送去温暖与欢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与情怀

  载歌载舞送欢乐,老少同乐情意浓

  清晨的阳光洒满庭院,敬老院里一改往日的宁静。上午9时,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节目抵达现场。活动在欢快的开场舞《盛世欢歌》中拉开帷幕,身着民族服饰的同学们用灵动的舞姿点燃了全场热情。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随着外语学院马巧娅同学深情演唱的经典红歌,许多老人情不自禁跟着哼唱起来,有的甚至湿润了眼眶。82岁的王爷爷是一名退伍老兵,他激动地拍手称赞:“这些歌我们年轻时天天唱,现在听到还是那么亲切!”

  相声《敬老院里趣事多》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养老生活的温馨场景,逗得老人们开怀大笑;戏曲联唱环节,志愿者们特意学习了当地特色的黄梅戏选段,字正腔圆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最令人动容的是全场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和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们共同放声高歌,嘹亮的歌声在院内久久回荡。

  贴心服务显真情,细微之处见真心

  文艺表演结束后,志愿者们分成多个小组开展贴心服务。在“健康护航”区,医学院的同学们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耐心解答健康咨询。“阿姨,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记得按时吃药,少吃咸菜。”英语专业的申乐凝同学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叮嘱注意事项。

  “科技助老”小组则架起了“智能手机课堂”。志愿者们手把手教老人使用微信视频、查看天气预报等功能。“闺女,快看!我跟我孙子通上视频啦!”李奶奶举着手机,笑得像个孩子。考虑到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志愿者们还主动到房间陪聊,听他们讲述年轻时的故事。

  后勤组的同学们也没闲着,有的打扫庭院落叶,有的帮助整理房间,还有的为老人修剪指甲、梳头理发。细心的女生们发现有些老人的被褥单薄,立即将提前准备的绒毯分发给大家。看着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敬老院张院长感慨道:“这些孩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银发故事润心灵,青春感悟话成长

  在“听爷爷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环节,同学们围坐在老人身边,聆听他们的人生经历。90岁高龄的周奶奶曾是村里的第一位女教师,她颤巍巍地拿出珍藏多年的教案本,讲述如何在煤油灯下备课的往事;“抗美援朝”老兵赵爷爷展示着胸前的勋章,回忆起战场上的峥嵘岁月。这些鲜活的历史让年轻学子们深受震撼。

  “以前只在课本上读到‘艰苦奋斗’,今天终于懂得了它的重量。”文学院王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团队指导管海方老师表示:“这是一堂最生动的思政课,老人们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奉献。”

  爱心接力永延续,乡村振兴青年行

  活动尾声,志愿者们将精心制作的“爱心联系卡”送给老人,上面印有服务热线和健康小贴士。“我们会定期回访,这份情谊不会断。”团队队长郑重承诺。据悉,此次慰问是河南工业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夕阳西下,临别时老人们拉着同学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车窗外的身影渐渐模糊,但那份温暖却深深刻在每个人心里。正如团队成员所说:“我们带走的是一身汗水,留下的是一片赤诚;付出的是短暂时间,收获的是永恒感动。”

  图解:童馨玉同学在回答老人询问。

  图解:初次见面,王俊梨同学对老人进行慰问。

  图解:马巧娅和童馨玉同学为老年人唱歌

  图解:志愿者与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合影

  英语2405星火青年团

  撰稿:辛维妙 童馨玉 申乐凝

  摄影:辛维妙 许忆茹 马巧娅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英语2405星火青年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0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三下乡步履不停实践育新人
  • 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两名学生组成实践小组,奔赴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南哈拉吐嘎查,开展 “调研基层党建,探寻乡村
  •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