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7月4日,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洛韵红魂”寻访团在洛阳地区内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一共参观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洛阳烈士陵园、洛阳抗战纪念馆、《新洛阳报》旧址纪念馆、中信重工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六个地方。(同时,团队成员也在各自家乡进行了红色景点的参观)以红色精神为内核,重温峥嵘岁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洛韵红魂”寻访团出征 侯萌摄
6月28日,“洛韵红魂”寻访团来到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以此为第一站,开始了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纪念馆通过一件件文物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在洛阳的工作部署情况。同时,成员们还采访了老党员,交谈过程中,对党的历史、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成员们认识到党领导人民创造了历史,要坚定不移跟党走。

与老党员交谈后合影留念 侯萌摄
6月29日,寻访团来到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通过珍贵历史图片、展品、多媒体陈展等,成员们对河南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正含义,学习了伟大建党精神。

讲解员带领团队成员学习中共洛阳组的历史 侯萌摄
7月2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洛阳烈士陵园进行参观学习。在入口处完成信息登记后,团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一个个事迹,一件件物品,展现了洛阳战役的始终,体现了解放洛阳过程中革命英雄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在展馆的另一部分,展示了为洛阳和共和国的发展做出牺牲的革命烈士,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接着成员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为革命烈士们送上鲜花,表达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和缅怀。最后,成员们来到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表达对革命烈士的追思,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参观,成员们对“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表示要努力学习本领,为祖国的建设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观学习洛阳战役 侯萌摄
7月2日下午,成员们到达洛阳抗战纪念馆进行参观。通过史料、实物和场景复原,成员们对洛阳抗战的完整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在看到记载着“每寸土地都洒满鲜血”的战地日记,成员们更深刻的感悟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沉重分量。民族危难下,每个中华儿女都在为民族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认识到全民抗战的重要意义。战争的悲惨,让成员们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铭记历史,更加深刻认识到“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的含义。

参观洛阳抗战纪念馆 侯萌摄
7月4日上午,团队成员们走过大街小巷,来到《新洛阳报》旧址纪念馆。在团队负责人孙悦的带领下,成员们有序参观了纪念馆的两间展馆,展馆分为“河洛报业,初露峥嵘”、“古都春晓,雏风清声”、“忠诚团结,创新担当”三部分,展示了新洛阳报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程,通过人物事迹和旧物件的展示,往昔洛报人的工作场景仿佛历历在目。一件件手稿,一本本书籍,一张张照片,新闻工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了一个个事件。反映了新洛阳报的党报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凡人民所需者,莫不全力而为!”通过参观,成员们学习到曾经新闻工作的艰辛发展,对新闻工作的“新”、“事实”、“报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的感悟。

纪念馆内陈设的铅字印刷实物 侯萌摄
7月4日下午,成员们去往中信重工焦裕禄事迹展览馆进行参观学习。该展馆展示了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和学习的事迹,真实再现了焦裕禄迎难而上、边学边干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关心群众、亲民爱民的高尚情怀。成员们认识到无论走到哪里,在做什么,都要不断的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脚踏实地。

参观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合影留念 侯萌摄
通过为期一周的寻访,“洛韵红魂”寻访团的成员们不仅在洛阳的红色地标间串联起一段段鲜活的革命记忆,更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收获了深刻的成长。
寻访结束后,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让“爱国”二字有了更具体的注解:回到校园,要把从红色历史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钻研专业的动力;走向社会,要以先辈为榜样,在平凡岗位上践行“担当”二字。这段红色寻访之路,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用青春力量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红色篇章”,正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对精神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