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子“三下乡”:探路滇北苹果产业新通道

2025年7月24日至25日,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乡筹团队在云南省昭通市小龙洞乡小龙洞村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此行的核心任务,是宣讲铁路运输如何为农产品外销开辟新路,并深入调研当地苹果产业现状,探寻发展瓶颈。
教室里,两百余名小学生的目光被讲台上图文并茂的展示牢牢吸引。“以前只知道火车运人,没想到火车还能帮我们把苹果卖得更远、更快!”宣讲结束后,孩子们兴奋地围着团队成员表达着新奇感。团队成员以“高铁专列运荔枝”、“冷链班列送鲜果”等生动案例,结合云南鲜花、时令水果通过铁路网络高效通达全国乃至海外的实例,向小学生们直观展示了现代物流对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巨大作用。这场互动宣讲,旨在为孩子们心中播下关注家乡产业发展的种子。
 

图为乡筹团队为小龙洞村小学生宣讲铁路助农案例。甘晨曦 供图
宣讲的余温尚未散去,团队成员便顶着烈日,穿梭于小龙洞村的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开始了对当地苹果产业的深度调研。他们的脚步深入果园,与果农们面对面交流。
后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苹果林在阳光下生机勃勃。果农王富顺刚结束果园劳作,一边擦拭汗水,一边指着自家的果园向队员介绍:“我家种了四亩半苹果,就在这坡上。”他熟练地掰着手指算起账来:“管理得好,一亩地能产上万斤果子。家里有辆三轮车,摘下来的苹果就靠它拉到镇上的水果市场去卖。”谈到收益,王富顺眉头微蹙:“去年苹果多,价钱不好,最好的果子才卖到一块多一斤,辛苦一年赚不了多少。今年行情好,能卖到三块左右一斤,总算松了口气……”团队成员详细记录着王富顺的每一句话,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种植面积、品种、日常管理、运输方式和价格波动等关键信息。
 

图为乡筹成员在果园向村民王富顺了解种植情况。张欣月 供图
调研不仅是询问,更是细致的观察与坦诚的交流。团队成员跟随村民查看果树长势,了解疏花疏果、套袋、病虫害防治等具体农事环节。村民们的热情出乎意料。“你们讲的那个火车运苹果的事,我们大人也爱听哩!”一位正在劳作的村民主动搭话,语气中充满期待,“要是真能把我们小龙洞的苹果也通过铁路大批量运出去,卖上好价钱,那可就太好了!”在交流中,“拓宽销路”、“稳定价格”成为村民们反复提及的共同心声。面对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期盼,团队成员深感肩上的责任。
 

图为乡筹团队成员与村民在苹果树旁交流产业需求。谢思玉 供图
三下乡实践时间虽短,但这次宣讲和调研只是开始。”团队负责人表示,“在小龙洞村,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当地苹果产业的巨大潜力和乡亲们迫切的升级需求。收集到的关于亩产、销售渠道单一、价格波动大等第一手资料,极具价值。”同时,团队成员返校后将系统整理分析调研数据,撰写详实报告,并积极发挥专业所长,联系相关资源,为当地苹果设计包装,完善电商路径,努力为小龙洞苹果寻找更广阔的销售平台、更稳定的市场信息提供切实帮助。
 

图为乡筹团队与小龙洞村村委会合影。甘晨曦 供图
短短两天的滇北之行,让四川轻化工大学的学子们用脚步丈量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土地,用耳朵倾听了基层民众的真实需求。他们将课堂所学融入实践所见,在探索小龙洞村苹果产业新通道的征途上,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服务乡村振兴的青春担当。
作者:甘晨曦 谢思玉 张欣月 姚彝金 来源:四川轻化工大学经济学院乡筹团队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多元互动,编织瑶族儿童的“心灵网”
  • 寻访红色之路,重温峥嵘岁月——河南科技大学“洛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