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成员陈琳采访刘德权
毛胜祥:于危难时擎道义显大义
白果村党员毛胜祥卷起袖管,左臂狰狞的枪疤瞬间攫住在场所有实践团成员的目光。三十年间三次挺身而出——身中三刀擒贼、调解冲突被流弹击穿手臂、拾万元巨款完璧归赵。当满桌的荣誉证书与他一勺勺喂继母汤药的画面同框,震撼直抵心灵。五岁丧母,继母饿着肚子将他养大,父亲临终前他立誓奉养继母一生。2019年继母脑梗瘫痪,他七个月寸步不离守护创造生命奇迹。“见义勇为?应该的!孝敬母亲?应该的!”——这朴素的“应该”二字,是用血肉刻写的党员担当与反哺大义。
实践团成员陈浩嘉采访毛胜祥和他的继母
四位平凡英雄,如仙女山群峰般矗立,昭示着震撼人心的精神图谱:担当,是吕明英于命运废墟上执意栽种的那盆月季;是刘德权“光荣之家”牌匾下无声流淌的廿载晨昏;是毛胜祥左臂枪疤与右手药勺共同书写的生命辩证法;更是田茂芳夫妇在灶火与田埂间用脚步丈量的孝义长路。
此次“智创乡行”实践,不仅是一次深入基层的采访,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四位主人公用血肉之躯在巴渝大地上立起的不倒标杆——吕明英的“一隅春天”、田茂芳的炊烟孝心、刘德权的廿载守护、毛胜祥的“应该”哲学,共同熔铸成“担当”最生动、最磅礴的意象。他们的故事,是穿透苦难的光束,照亮了实践团青年前行的道路,更昭示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力量蕴藏于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坚韧脊梁与滚烫初心之中。这份源自乡土的精神火种,必将由青年一代接续传递,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