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乡沃土育希望
——“畲韵共富,智裕兴乡”团队走进丽水东坑镇
在浙南连绵的青山环抱间,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恰似一捧浸润着畲乡风情的沃土,孕育着民族文化的根脉,也牵动着乡村教育共富的期待与留守儿童成长的期盼。八月盛夏,“畲韵共富,智裕兴乡”实践团队前往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寻畲族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在民族传承与教育帮扶的交融中,团队成员见证乡村教育共富的生动实践,感受青年助力民族地区发展的责任担当。
东坑镇作为畲族聚居地之一,近年来在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均衡发展中积累了特色经验,同时也面临着留守儿童关爱等现实课题。在与镇政府书记的交谈中,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了东坑镇的特色小规模教学。东坑镇实施了多轮“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将学生集中到中心学校或县城就读,以提升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变人数劣势为教学优势,滋养每一位、发展每一位、温暖每一位,使每一个畲乡的孩子都能根植乡土、丰富个性、幸福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的成长需求,政府与社会组织联动推出多项精准帮扶措施。例如,省侨联重点与留守儿童占比较高的新田村结对,不仅设立专项助学金为贫困学生减免学习开支,还捐赠涵盖课外读物、教辅资料的“爱心图书角”,切实填补教育资源缺口;与此同时,镇村两级建立“一对一”走访机制,每月深入困难家庭,不仅动态跟踪孩子的学习进度与心理状态,还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对接课后托管、心理辅导等资源,全力保障子女教育权益。
实践团队深入东坑镇,还与众多当地儿童展开了面对面交谈,在倾听童声中触摸畲乡教育的真实脉动。“你们长大后想做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充满童真与力量。“我想当畲族文化老师,将我们的特色文化传递给更多人,让大家都喜欢畲族文化!”“我们村里的医生很少,我想学好本领,回来给爷爷奶奶看病。”……这些扎根于畲乡土地的梦想,既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也暗含着对家乡的热爱。
此次东坑镇社会实践,实践团以“对话——倾听——考察”为纽带,不仅深入了解了东坑镇在畲族教育共富与留守儿童帮扶中的探索,更凝聚了“以实践促认知,以行动助发展”的共识。实践团队成员也表示会将调研成果进行整理为当地教育帮扶工作提供参考建议,以青春力量助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进步与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