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应该怎么看?”2025年6月30日,湖北医药学院万众“医”心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十堰市茅箭区源园社区,为20余名儿童带来一堂生动实用的食品安全科普课,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筑牢饮食安全防线。
寓教于乐:让专业知识“活”起来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通过PPT演示、实物对比、互动问答等形式,将复杂的食品安全知识转化为趣味横生的科普内容。队员们结合日常生活场景,重点讲解了“三无食品”的识别方法、过期食品的危害、生熟食品分类储存技巧,并提醒孩子们减少高糖高盐零食摄入,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图为实践队员詹智雯为儿童讲解食品安全知识
“大家看,这款‘辣条’的配料表里有十几种添加剂,长期食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队员们手持常见零食包装,现场教学如何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及成分表。通过对比正规食品与“三无产品”的包装差异,孩子们直观掌握了辨别伪劣食品的技巧。互动环节中,孩子们踊跃提问:“为什么不能喝生水?”“剩菜在冰箱里能放几天?”队员们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图为实践队员为儿童讲解示范海姆利克急救法
成效显著:家长点赞“及时雨”
“以前孩子总爱买路边摊的零食,怎么说都不听,今天听了哥哥姐姐的讲解,主动说以后要少吃垃圾食品,这堂课太有价值了!”一位家长在旁全程观看后感慨道。社区工作人员也表示,夏季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期,此次活动针对性强、形式生动,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实践育人:医学生服务中深化专业认知
“食品安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科普实践,是我们医学生的责任。”实践队带队老师介绍,此次活动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了实用技能,也让队员们在服务社会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下一步,实践队将持续开展社区科普,推动健康理念走进更多家庭。
图为实践队员与儿童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以“小餐桌”为切入点,让实践队员在服务社会的生动课堂中锤炼了专业本领、厚植了为民情怀,实现了“实践育人”与“健康科普”的同频共振、双向赋能。这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更是青年一代主动将医学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脉搏,以专业所长回应社会所需,用青春行动诠释“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医者精神的生动写照,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医学生的远见卓识与赤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