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山入钢城 碧血鉴丹心——记建工学院青马班唐山生态文明与工业精神调研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发展的号召,7月19日至30日,长安大学赴河北唐山“碳寻唐山转型迹·绿绘钢城锦绣篇”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教师朱文婕、白晓帅的带领下,赴河北唐山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工学院青马班以“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精神传承”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企业走访、座谈交流和入户访谈等多种形式,系统调研了唐山从传统工业重镇迈向生态宜居之城的转型路径,深入挖掘其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与精神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实践安全动员大会(队长汪建杰摄)
  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唐山绿色转型的鲜明底色。实践队走访多个生态修复示范区,切身感受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融合共生。在曹妃甸湿地,队员们记录生物多样性变化,聆听水质改善的百姓故事;于曹妃甸城市馆,借助动态沙盘感知盐碱荒滩崛起为亿吨大港的宏伟历程;在揽月湾,考察“生态修复+文旅”的创新模式;深入南湖生态公园,读懂采煤塌陷区转变为城市会客厅背后的科学治理;在丰润区压库山村,队员们收集村民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体悟生态惠民与绿色发展的统一,进一步坚定了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唐山当地居民(队员孙萌萌摄)
  产业绿色转型是唐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践队聚焦“双碳”目标,实地走访多家企业,洞察绿色升级的创新实践。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绿色建造智慧驾驶舱与BIM+GIS技术实现施工全程数字化管控;中铁十六局五公司推行“工程+新能源”模式,打造林光互补示范项目;唐山规划展览馆与工业博物馆通过沙盘对比,生动呈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历程。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正成为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中冶二十二集团(队员陈科言摄)
  工业遗产与城市更新的有机融合,是唐山转型的独特路径。实践队参观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通过博物馆陈展与《黑色长河》主题展,回顾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井下探秘游”带来沉浸式体验,唤起对“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敬意。在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唐胥铁路的历史印记和“龙号”机车模型,默默讲述“因煤兴路、以路兴城”的传奇。在胥各庄片区,队员们走访老党员与退休工人,理解工业遗产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机制。工业遗存不仅是城市记忆的载体,更是赋能转型的宝贵资源。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地下矿井(队员陈至诚摄)
  抗震精神的传承,为唐山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实践队走进唐山抗震纪念馆,“救命粮”“救灾帐篷”与重建规划图,无声讲述那段感天动地的救灾史诗;地震遗址公园中,残损的建筑与24万遇难者的姓名,深深刻印苦难与坚韧。一位值守老人动情地说:“当年我们靠互助重建家园,今天靠同一信念建设绿色家园。”队员们深切体会到,公而忘私、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不仅是历史回响,更是今日攻坚克难、推动绿色转型的力量源泉。
  图为实践队员向地震遇难者默哀(队员陈科言摄)
  通过本次多维度、深层次的社会实践,青马学员见证了唐山生态修复的“疮疤”变“锦绣”、产业动能的“黑色”转“绿色”、工业遗存的“活化”与“传承”,以及精神力量的接续与弘扬。大家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坚定了践行生态文明、服务绿色发展的信念,立志以专业所学为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队长汪建杰摄)
来源:李松鹤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