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拾遗,登楼望“活”运河
青春拾遗,登楼望“活”运河
8月10日清晨,我以“一日非遗学徒”身份登临光岳楼。抬眼望,斗拱飞檐与运河帆影同框,古城像一幅缓缓展开的绢本长卷。
下楼即入东侧年画坊,国家级传承人郭春奎师傅手起刀落,“运河古船”线版渐显。我学他上墨、覆纸、压刷,揭起一刻,墨香扑鼻,船桨仿佛划动。转场葫芦雕刻工作室,青年匠人李霞递我一把钢针,指尖轻旋,夜色中的光岳楼便在方寸葫芦上亮起灯火,飞檐翘角,历历可数。我用平板对乾隆御匾进行三维扫描,10分钟生成分毫不差的毫米级模型,为古楼数字档案再添一页。
傍晚,我把当日的作品和故事带进古楼街道向阳社区。孩子们摸年画、转葫芦,油墨味与笑声交织。我站在楼顶俯瞰运河,忽然懂得:非遗不在橱窗,而在每一次心跳与呼吸的传承里。
来源:孙晗旭 山东科技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