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地脉传星,身临旗境”三下乡团队为新津区儿童开展安全科普活动
——假期安全不容忽视,防溺防灾牢记心间
7月21日,成都理工大学“地脉传星,身临旗境”志愿服务团队团队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加强农村儿童安全教育的号召,于成都市新津区骑龙社区为当地留守儿童精心组织了一场全面且实用的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涵盖防溺水及应急救援教育、滑坡泥石流知识科普等内容,切实提升了小朋友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防溺水及应急救援教育:守护夏日安全
在防溺水及应急救援教育环节,团队成员紧密围绕国家对于青少年暑期安全的重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展开了生动且深入的教学。队员播放了多起因溺水导致悲剧的真实案例视频,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溺水的严重危害。队员们详细解读了预防溺水的“六不”原则,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队员讲解溺水知识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了解溺水后的急救技能,团队成员播放了心肺复苏的详细教学视频。通过视频教学,小朋友们大致了解了心肺复苏的要领与操作方法。随后,详细为小朋友们介绍了急救包中各种用品的使用方法并且亲自示范了受伤后如何包扎以及手臂骨折后用三角巾固定的方法。通过讲解与演示,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急救要领,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为他们的假期活动增添了一道坚实的安全保障。
团队成员演示急救包扎的方法
滑坡泥石流知识科普:增强防灾意识
随着我国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普及地质灾害相关知识成为提升全民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团队成员在滑坡泥石流知识科普板块,运用精心制作的图片、动画,向小朋友们直观展示了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过程;通过沙盘模型演示,让小朋友们直观感受到影响滑坡和泥石流的因素。“小朋友们,下大雨的时候,山上的泥土和石头如果变得松动,就可能会像坐滑梯一样滑下来,这就是滑坡;而泥石流呢,就像是很多泥沙、石头和水混合在一起,像发了脾气的大怪物一样冲下来。”队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道。
队员利用模型讲解滑坡知识
同时,队员们还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详细讲解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前的种种预兆,如山坡出现裂缝、井水水位异常、动物行为反常等。通过知识问答、互动游戏等形式,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小朋友们纷纷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滑坡泥石流的防灾知识牢记于心,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应对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
小朋友们积极举手互动
知识问答环节
活动结束合影留念
此次成都理工大学“地脉传星,身临旗境”志愿服务团队的活动,不仅为新津区儿童带来了丰富的安全知识,更是积极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防灾减灾政策的生动实践。未来,该团队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为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力量,助力乡村安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