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灯火照初心,红色基因铸新魂
在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的时代召唤下,8月18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马七班实践队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深入枣园革命旧址参观学习,旨在追溯革命足迹,体悟红色精神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思考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追寻足迹,感悟艰苦卓绝岁月
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用眼睛发现信仰之光,用耳朵倾听历史回响,用内心感应先辈脉搏。实践队在行走中思考,在参观中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行灵魂交流。窑洞、旧居、小礼堂……队员们置身历史现场,触摸革命印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厚重。
队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访枣园这片曾见证中国革命关键时期的土地。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城西北约8公里处,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窑洞映入眼帘。这些外表朴素的窑洞,承载着决定民族命运的历史重担。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那盏陈旧的煤油灯和简陋的木桌椅,无声诉说着领袖们在艰苦条件下夙夜匪懈、运筹帷幄的非凡历程。在周恩来同志旧居的院子里,他亲手栽种的核桃树枝繁叶茂,成为革命先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生动象征。“看到这些革命先辈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我深深感受到他们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实践队队长王辉在参观后感慨道。
对话历史,体悟为民服务真谛
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作为革命时期的重要决策场所,是枣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讲解员生动的讲述下,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先辈们在窑洞里运筹帷幄、在油灯下笔耕不辍的场景。枣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诠释着“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如何从朴素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全神贯注聆听讲解,不时就历史细节与讲解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面对面的历史对话,让那段远去的岁月变得鲜活而具体。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绝非空洞口号,而是体现在领袖们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点滴细节中,体现在每一项关乎人民福祉的决策部署里。枣园里先辈们极其朴素艰苦的生活环境,给每一位队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大家深刻认识到,革命的伟大胜利和今日的和平稳定,是无数革命者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守信仰、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
薪火相传,勇担时代青春使命
走出枣园,在灿烂阳光下,“枣园革命旧址”的石碑熠熠生辉。队员们驻足合影,将这份沉甸甸的红色记忆深深镌刻于心。此次枣园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现场的探访,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青马七班实践队的队员们通过此次学习,不仅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枣园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永恒价值,更以革命先辈为镜,深入思考自身在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队员们纷纷表示,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通讯员:杨婧 赵一恒 贾淑晴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