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至8月,西华大学“雷锋青年团——防灾减灾科普进社区”团队以“传递安全知识,共建平安社区”为宗旨,深入四川省10个区县的社区基层,开展为期半年,长达128天的“平安雷锋行”社区防灾减灾科普计划。该项目由防灾专家、研究生及本科生联合组成,紧扣“防灾知识传递—技能培训—心理建设—社区联动”全链条服务模式,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防灾教育体系,将专业的防灾减灾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为社区居民送去实用的安全“大礼包”,为基层韧性社区建设提供专业支持。

全龄教育普及——播撒安全“彩”
实践过程中,团队创新采用“专家指导+学生实践+社区参与”的三维联动模式,精心设计了网格化隐患排查、安全手册编撰、情景模拟演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独创的“全龄化”安全教育体系,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精准科普,确保从儿童到老人都能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防灾技能,真正实现了安全教育的全覆盖、无死角。

防灾知识传递——筑牢安全“橙”
围绕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和地震灾害三大主题,团队开发了标准化课程体系及配套教学资源包,涵盖PPT、教案、教学视频和互动教具。同期推出“三大主题系列讲座课程”,累计计划开展150场防灾减灾科普培训,覆盖社区、农村等不同场景。
在成都市郫都区、温江区、武侯区、双流区、东部新区等多个区县社区,志愿者们化身为安全知识的传播者,耐心地为居民们讲解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和地震灾害的防范要点。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和情景模拟,居民们不仅掌握了防灾知识,还学会了应急自救技能。志愿者们还特别设计了“防灾IP形象——小橙”,以卡通形象和表情包等年轻化表达方式,让防灾知识传播更具亲和力和传播力。这些活动不仅让居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还为他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护网。

技能培训与实践——守护生命“蓝”
在宜宾市南溪区、翠屏区、高县等多个区县社区,志愿者们带领社区居民进行了地震应急演练。从避险姿势到疏散路线,每一步都凝聚着志愿者们的专业与细心。通过角色扮演和亲身体验,居民们深刻认识到了防灾演练的重要性,并掌握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团队还特别编撰了《防灾减灾科普读本》和《社区应急指南手册》,为社区提供了实用的防灾工具。
此外,团队通过“防灾情景剧”表演,生动再现了灾害发生时的场景,让居民们在观看中学习应对策略。小朋友们也积极参与”防灾绘本创作“,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对安全的理解。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居民的防灾技能,还激发了他们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社区联动与长效建设——共建和谐"绿"
在德阳市旌阳区,团队与当地社区建立了“高校-社区-政府部门”三方联动机制,形成了“需求调研-培训实施-效果评估”的闭环工作模式。通过培养100名社区防灾骨干和建立10支专业化社区应急志愿队伍,团队为社区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防灾力量。此外,团队还搭建了防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为基层防灾工作提供了持续支持。

青春力量汇聚——点亮幸福“金”
“平安雷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一份责任与承诺。能让更多人学会自救、互救,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让安全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项目负责人谢紫欣说。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城乡,用行动守护平安——从院落到教室,从讲台到操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信心与力量。
“平安雷锋行”团队秉持“防灾减灾进社区,共筑安全防护网”的初心,圆满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系统性、多样化的防灾教育,团队直接服务群众2000人次以上,间接受益人群达1万人次,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的防灾知识知晓率和应急能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携手社区,为打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