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讲授编程知识,培育科学梦想”暑期社会实践

  这个暑假,计算机学院2422107886团支部的大一学生志愿者,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雾街道办事处社区暑托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Scratch编程教学志愿服务。这段充实的经历,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编程的乐趣,更让志愿者对教学、沟通与自我价值实现有了全新认知,用青春力量为社区暑期教育注入活力。
  每日清晨八点,志愿者便携带笔记本电脑提前抵达教室,认真调试好二十台平板电脑上的编程软件,做好课前准备。当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孩子们走进教室,不少人都会好奇地打量屏幕上的小猫图标。开课之初,志愿者曾遇到小挑战:原本计划讲解的坐标知识刚展开,后排男生就举着平板反映“程序跑飞了”,前排女生也对着混乱的积木块面露困惑。他当即调整教学方案,放弃预设教案,拿起鼠标现场演示如何用“当绿旗被点击”指令控制角色,随手制作的“会跳舞的机器人”动画,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编程教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充满乐趣的闯关游戏。五年级学生小昊总喜欢给角色添加“恶作剧代码”,让小猫突然放大十倍吓唬同学。志愿者没有批评他,而是顺势引导,教他运用“如果…那么…”指令设置触发条件,最终小昊成功做出了带有解谜环节的冒险游戏。一次讲解循环语句时,女生们觉得内容枯燥,志愿者灵机一动,带领大家开展“星座连线”项目——用重复指令绘制星星,再为角色设计星座服饰。当内向的小雅看着自己编写的双鱼座在屏幕上游动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格外明亮。令人惊喜的是,调皮的乐乐还发现了志愿者代码中的漏洞:“老师,你的小猫碰到边缘不会反弹,因为少了个方向判断!”那一刻,志愿者摸着他的头坦然承认失误,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真谛。
  结营时的编程作品展映,比任何考试都让志愿者紧张又期待。孩子们排着队展示自己的成果:有会播报天气的智能小猫,有用积木块搭建的校园地图导航,还有小组合作完成的“防溺水小课堂”动画。当家长们举着手机记录这一时刻,感慨“现在的小孩真厉害”时,志愿者看着孩子们互相点评代码,心中充满成就感,觉得这些天喉咙的沙哑、被鼠标磨红的掌心都值得了。离别之际,小昊送给志愿者一幅画,画上是一个举着代码的卡通男生,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谢谢王老师,我以后想做程序员!”
  这段志愿服务经历,磨去了志愿者身上的浮躁。曾经认为教学只是传授知识,如今深刻明白,更重要的是点燃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火花。那些蹲在课桌间调试程序的午后,那些为解释“变量”概念熬夜备课的夜晚,那些被孩子们围着喊“老师快看”的瞬间,让他领悟到教育并非单向输出的代码,而是双向奔赴的数据流。回到大学机房编写代码时,志愿者总会想起暑托班里闪烁的屏幕和孩子们雀跃的笑脸——原来最动人的程序,从来不是完美无缺的代码,而是能在心里种下科学种子的温度。
来源:张天乐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