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8月日,江苏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志愿者在白鹭洲社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不仅高效完成社区日常工作,更以一堂生动的抗日战争胜利思想教育课,为社区注入青春活力,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责任。
每日清晨,社区图书室刚开门,志愿者便已到岗就位,全身心投入服务工作。他耐心引导孩子们有序借阅书籍,细致协助老人查找往期报纸并抚平页面褶皱,及时将散落的书籍按类别归位;同时,还为小朋友推荐适合的绘本,纠正不良阅读姿势,并认真辅导课业。在志愿者的精心照料下,这一社区文化阵地始终井然有序,书香氛围愈发浓厚。
服务期间,志愿者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安排,高效完成多项任务。7月29日上午,他仔细整理7月8个班次的兴趣班记录,逐一核对200余条信息,针对模糊的花鼓课考勤记录反复确认,确保无误后分类录入表格,并以颜色标注高出勤课程以便社区参考。当日下午,他主动清扫社区广场落叶、擦拭公告栏,让社区环境更显整洁;7月31日下午,他又对社区储物间进行彻底清理,将废旧物品分类处置,使储物空间变得整洁宽敞。

此次志愿服务的最大亮点,是7月30日为社区暑托班学生开设的抗战教育课。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学子,志愿者提前三天精心备课,制作了生动的PPT,并准备了响鞭模型、鸡毛信仿制品等教具,力求让课堂内容既富教育意义又生动有趣。
课堂上,20余名暑托班孩子齐聚一堂。志愿者先用动画短片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走进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随后结合教具,详细讲解了响鞭、信息树、鸡毛信三种抗战时期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同的鞭声、树枝状态,是先辈在没有电台时创造的‘信息密码’,在传递军情、沟通消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讲解鸡毛信时,志愿者穿插讲述了小英雄海娃的故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他还巧妙衔接专业知识:“这些传递信息的‘土方法’,与现代密码学原理相通,如同软件加密程序,核心都是为了实现信息的安全传递。”互动环节中,孩子们围绕“抗战时长”“信息传递方法”等问题踊跃举手作答,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这位志愿者工作踏实肯干,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有意义的活动,为社区注入了新活力,深受孩子们喜爱。”白鹭洲社区负责人如是评价。
此次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不仅是江苏科技大学学子服务社区、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更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风貌,为社区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青春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