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赋能七彩假期 法韵种子播撒童心——淮北师范大学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濉溪暑期七彩假期行

       七月的濉溪,蝉鸣织就盛夏的序曲,濉溪县青少年宫内却涌动着比骄阳更炽热的活力。淮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法韵小喇叭志愿服务队的二十余名青年学子,带着精心筹备的课程与满腔热忱,在这里开启了为期两周的“七彩假期”公益支教活动。六十余名来自周边社区村镇的小学生,在志愿者的陪伴下,用法律知识武装头脑,用历史地理丈量世界,用传统手艺触摸文化,在心灵对话中收获成长,共同谱写了一段关于陪伴与启蒙的夏日篇章。
  法治启蒙:让法律意识在童趣中萌芽
  
  “小朋友们,当班里有人给你取难听的外号时,你应该怎么做?”在第一天的普法课堂上,志愿者以互动问答的形式抛出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课堂上,原本严肃的法律条文被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小明的日记被妈妈偷看了,这算不算侵权?”“如果在商场和爸爸妈妈走散,哪些人可以信任?”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抢答赛、视频欣赏等互动环节,孩子们在欢笑中理解了“隐私权”“名誉权”等法律概念。
  
  针对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特点,志愿服务队特别设计了“防欺凌、防拐骗"等专题课程,还专门准备了一节法律知识竞赛课程巩固学习成果。志愿者们结合真实案例,用漫画手册、动画短片等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如何识别危险信号、遭遇侵害时如何求助。孩子们在课后说到:“原来法律就像隐形的铠甲,能保护我们不被欺负。”
  知行合一:在多元课堂中触摸世界
  
  “七彩假期”的课程表上,既有知识的灌溉,更有视野的拓展。在地理与历史课堂上,志愿者们化身“导游”与“历史老师”,用地图拼图、朝代歌诀、文物模型等教具,带孩子们“走遍中国大地、穿越千年时光。"地理课上,志愿者老师问:“我们安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除了安徽你还去过哪些省份?”历史课上,志愿者化身“故事大王”,通过“大禹治水”“商鞅变法”等典故,让孩子们在时间长河中领略中华文明的绵延。“老师,为什么古代的房子没有钢筋水泥也不会塌?”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提问,成为课堂上最动人的音符。
  亲身体验:切身体会传统文化魅力
  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志愿者们提前积极学习剪纸,认真备课,为孩子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剪纸技艺课。剪刀在指尖翻飞,很快化作栩栩如生的窗花。“这是我剪的窗花,今年过年要贴在窗户上。”学生们捧着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除了剪纸,书法、传统节日习俗等课程也深受喜爱,孩子们在墨香与礼仪中,悄然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表达能力:金话筒主持人培训
  “话筒要握稳,眼神要坚定,声音要洪亮……”在“金话筒”主持人培训课上,志愿者们从发音技巧、台风站姿、临场应变等方面,为孩子们进行系统指导。他们带领孩子们朗读诗歌、主持小型班会、播报校园新闻,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站上“舞台”展现自己。针对性格内向、不敢开口的孩子,志愿者们耐心鼓励,通过“一对一”示范、小组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有一个五年级的小朋友起初总是低着头说话,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她逐渐敢于直视大家的眼睛,最后大胆完成了一次漂亮的主持活动。
  支教期间,志愿者们不仅是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大朋友”。课间陪他们跳绳,午休时听他们分享秘密,下雨时送没带伞的孩子回家……这些细碎的温暖,让陌生的青少年宫变成了充满爱的大家庭。结营仪式上,不少孩子拉着志愿者的手问:“老师,明年你们还会来吗?”志愿者们笑着点头,眼里却泛起泪光。“这次支教让我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一位志愿者说,她已经报名参加明年的支教活动。
  夏日的暑气终将散去,但这段关于成长与奉献的记忆,会永远留在濉溪的夏天里。那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种子,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法治的光芒、文化的芬芳与爱的力量。
来源:牛瑞雪 王江慧
发布时间:2025-08-0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