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古韵新声,寻歌河阳

千条塘泾百条河,山歌不断河阳路。为深入了解河阳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与传播情况,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古韵新声,寻歌河阳” 实践团队开展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采访、互动挑战等多种形式,近距离触摸传统文化的魅力。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践前期,团队成员开展集中学习,系统了解河阳山歌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及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查阅资料、梳理文献,团队明确了实践目标 —— 以 “调研 + 互动” 的形式,既记录山歌传承现状,也测试其在大众中的传播度,为后续实践活动打下扎实基础。
实践中期,团队秉持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理念,从 “学习传承” 与 “传播测试” 两个维度同步推进活动。团队首先走进河阳山歌馆,与馆长深入交流,了解山歌的传承历程、现存挑战及保护措施;随后在馆长的指导下,初步学习河阳山歌的基础唱法,亲身感受其独特的韵律与唱腔。为进一步探寻传承脉络,团队还与河阳山歌传承人再次交谈,听传承人讲述山歌背后的故事与传承心得。
与此同时,团队在多地开展 “河阳山歌传播度测试” 系列互动活动。在杨舍镇,团队以 “知识问答” 形式邀请路人参与挑战,一对男女路人顺利答出所有问题;在南丰广场,一位遛狗的年轻人也展现出对河阳山歌的了解,轻松完成问答。而在锦丰镇的 “猜歌词挑战” 中,一位阿姨凭借对山歌的熟悉,根据前句歌词准确猜出后句,让团队看到传统山歌在普通民众中的渗透力。
更具创意的是乐余镇的 “歌声换商品” 活动 —— 团队以一首《斫竹歌》的合唱,成功从当地店家手中换得商品,“嗯哟斫竹,嗬哟嗨!嗯哟削竹,嗬哟嗨!” 这首古老的山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用生动的方式展现了山歌的感染力。在金港镇,团队还通过 “普通声音与山歌声音分贝对比” 实验,发现当地地理环境对山歌传播的天然优势,为理解 “山歌为何在此诞生” 提供了现实依据。
实践后期,团队前往塘桥镇进行河阳山歌表演,将实践中学习的唱腔、积累的感悟融入演出,向当地居民展示实践成果。从最初的理论学习到最终的舞台呈现,团队不仅完成了对河阳山歌传承与传播的调研,更成为了这一文化的临时 “传声筒”。
此次实践让团队深刻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既需要像传承人这样的 “守艺人” 坚守,也需要更多人以创新方式走近、传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团队将继续整理实践资料,为河阳山歌的保护与推广提供参考,让这一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林漫歌、陈爱峰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苏州理工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河韵传文脉 防溺护民安——河图之“Mg”实践团赴黄家铺
  • 托班扩容稳生源,游戏启智守初心:临安锦城中心幼儿园
  • “三重驱动"振兴路径——山东理工大学“织梦山东,丝旅
  • "织梦山东,丝旅新生"实践团赴周村丝绸文化园:探秘千
  • 慧启康养新篇,研学共探融合 ——“智元怡养” 实践团
  •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的坚守与突围——应对少子化时代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