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稻”说丰年:红菱村解锁乡村振兴新玩法 ——嘉兴大学团队探访农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七月中旬,嘉兴大学鹊禾项目团队走进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展开为期两天的调研。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农家乐,而是用“稻米+文创+科技”的创意组合,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乡村振兴之路。
当稻田遇上现代元素,传统农业焕发新生
走进红菱村,扑面而来的不是传统农村的质朴气息,而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田园综合体。村里的废弃水塔经过改造,摇身一变成为3D光影秀的舞台,夜幕降临时,古塔投影与稻田风光交相辉映,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稻田中央的咖啡馆更是别出心裁。特调饮品“红菱米发发”将稻香融入咖啡,游客可以一边品味独特风味,一边欣赏无边的金色稻浪。屋顶平台还定期举办露天电影放映,让乡村的夏夜多了一份文艺气息。
科技赋能,让农耕文化“活”起来
在稻作文化馆,VR插秧游戏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全息投影生动展示稻米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游客不仅能观看,还能亲手制作饭团、米糕,让农耕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农业生产同样充满科技感。无人机播种、智能虫情监测、数字化管理系统,让7500亩稻田实现精准化管理,年产量稳定在5000吨,成为知名食品企业的优质原料基地。
文创加持,乡村变身潮流打卡地
曾经的废旧仓库如今变身“谷粒Mall”文创集市,汇集了手作工坊、特色水吧和文创商店。以“小谷粒”IP为核心的周边产品,让稻米文化以更年轻化的方式走进都市生活。
农耕文化馆则用现代墙绘艺术讲述明代孝子故事,将传统美德融入当代审美,成为研学教育和亲子活动的热门场所。
乡村振兴的启示:跨界融合创造无限可能
红菱村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能简单复制,而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特色路径。通过“农业+文创+科技”的跨界融合,这里的农民不仅是生产者,更成为文化传播者和服务提供者。从土地流转租金到文创店铺就业,从农产品销售到旅游体验,多元化的收入模式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乡村振兴需要跳出传统思维。”调研团队成员深有感触,“红菱村用城市审美重塑乡村,用商业逻辑激活农业,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样本。”夕阳西下,金色的稻田里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这幅充满生机的乡村新图景,正在书写更多可能。

 
 
作者:杨蕊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一日双程:乡村调研与校园环保的成长接力
  • 青春护航成长路:一日活动里的安全守护与心灵滋养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