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梨园梦”公司,迎面而来的场景与预想中遍地戏箱,戏服熙熙攘攘截然不同。现代化教室映入眼帘,流光溢彩的电子屏幕上传统戏曲演员水袖飞舞,顾盼生辉。指尖凝结成梨园梦精心构建的缩影——一座以科技为桨,奋楫未来的美育港湾。
教室里,伴随老师的耐心讲解,一节别开生面的“未来课堂”正在上演。课堂上,同学配备平板电脑以供学习。老师指尖轻点,丰富的戏曲、音乐、美术资源即刻投影于课堂,AI助手更如一位博学的“数字教习”,不仅协助备课、一键授课,互动教学,在课上实现即时互动与答疑,更能够在课后进行教学评价。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板争相答题、沉浸于戏曲人物涂色或脸谱设计,浸润于百年戏曲文化的和风细雨。技术在此刻褪去冰冷外壳,化为一座无形的桥梁,悄然连接起传统艺术与少年心灵。
更令人动然的是平台所构筑的“文化星河”。自一年级至九年级,精心设计的课程,如一条宽阔的航道,将戏曲、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精髓,巧妙融入语文、德育等学科领域,编织成一张纵横交织的知识之网。幼教区域则充满童趣:节日主题、动画、填色本、识别卡等形式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小小的身影在游戏与互动中接受戏曲的春风化雨,悉心启蒙。艺术种子在这片精心设计的热土中,悄然萌发。
立于屏幕前,目睹科技带来种种变革,不禁陷入深深思索:所谓“梨园梦”,其内涵绝非仅仅搬演旧曲于新台。它是一场以科技为利刃的传统文化解构与重组——将传统戏曲中那晦涩难懂,高不可攀的门槛夷为平地,将博大精深的艺术宝藏带入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日常体验中。且看,当孩子们在游戏中描摹脸谱,在动画里邂逅经典,且听,当孩子们在互动中初试莺啼燕啭,咿咿学唱……那些看似深邃遥远的文化符号,便已无声融入血脉传承。
拜别讲解老师,那句“科技赋能美育”振聋发聩,久久不能忘怀。梨园梦的探索,已然超越了一款教育工具的边界。它向我们昭示了一条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全新路径:唯有将传统文化牵下危危王座,赋予其轻盈灵动之姿态潜入时代脉搏,方能重新焕发传统文化摄人心魄的生命力。这趟旅程,不仅仅是科技与传统的融合,更是对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有力回答——当孩子们眼中的好奇与屏幕上的水袖一同飞扬,那沉睡梨园的古老魂魄,早已被科技之光温柔唤醒,正蓄势勃发以全新的姿态,在年轻一代心中续写一跃千年的梨园新梦。
文案:北京科技大学机源四方·艺械承戏文化传承实践团
图片:北京科技大学机源四方·艺械承戏文化传承实践团梨园梦(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