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南通大学“传承烽火记忆,赓续青年薪火”社会实践小队走进三里墩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抗战精神宣讲活动。通过五个环节的系统讲解与互动,大学生们用青春视角解读历史,让红色记忆在社区焕发生机。
为了让宣讲内容更贴合社区需求,队员们提前了解居民年龄结构与兴趣点,最终确定以“抗战文化简介——抗战历程——经典歌曲——历史意义——知识竞答”为框架的宣讲体系。
在资料收集阶段,队员们仔细查阅、搜集相关知识,整理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关键历史节点。考虑到社区老年居民较多,特意选取了流传广泛抗战歌曲,并制作成带歌词的投影课件。知识竞答环节也为宣讲增加了互动性。
活动当天,社区活动中心座无虚席,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带着孩子来的年轻父母。实践小队成员金煌捷以“什么是抗战文化”开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抗战文化的多元内涵。
在“抗战历程”环节,队员们采用“时间点+重要事件”的讲述方式。在谈及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时,幻灯片上充满哀伤色彩的视频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将遇难同胞们如数说出。这些刻骨铭心的事件,中华民族不应忘,也不敢忘。当然,队员也介绍了抗战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战役,为民众科普了这方面的知识。

图为小分队成员为社区居民宣讲日军暴行知识 沈琳华摄
经典歌曲传唱环节成为全场高潮。一首首音乐中是历史事件的生动阐述,也是抗战精神的代代相传。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是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写照。当人们不由自主地跟唱时,才能知道这对他们的影响有多么深刻、多么长远。
在阐述“抗日战争历史意义”时,讲述者结合史料数据指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60%以上的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不仅是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更是世界正义力量的胜利。也让居民们直观感受到中国抗战的国际意义。
知识竞答环节气氛热烈,设置的20道题目涵盖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文化作品等多个方面。居民们争相回答,在一阵阵鼓掌和纠错后的醒悟声中,活动迎来了尾声。队员们与居民合影留念,照片中,年轻人的青春脸庞与老人沧桑的面容相映,历史的接力棒在快门声中完成传递。
队员们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理解。原本以为是向别人宣传、科普知识的单方面输出,其实是双向成长。这次社会实践让红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既传承了历史记忆,也锤炼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架起了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年轻一代听到了岁月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