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映山红实践调研团赴临沂市多地开展实践调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沂蒙精神,近期,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映山红实践调研团奔赴山东省临沂市3县11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参观展馆、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探求革命精神现代化转化的实践范式。
  
  探源:红色展馆解码党群同心历史逻辑
  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团队成员直观感受“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军民鱼水情;沂蒙山小调纪念馆里,承载集体记忆的纺车和小推车系紧了党和群众的血肉纽带;走进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母亲”用乳汁救伤员、红嫂连夜赶制军鞋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党群同心”的精神密码。
  
  固本:常态管理织就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通过访谈李光书记,团队了解到常山庄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整合资源,激活乡村发展动能;在桃棵子村,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交流得知,该村通过召开党员会议和村民大会听取群众意见,改善群众生活;七箭村党支部打造“七箭党员学习群”,聚拢全村党员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做到“四议两公开”。
  
  赋能:激励机制激活乡村治理实践动能
  后峪子村与朱家林村创新建立奖罚分明的制度体系,将“党群同心”精神内核转化为可持续治理机制。后峪子村通过“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乡村发展良好氛围;朱家林村实行积分激励制度,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幸福感

  
  保障:精准服务厚植基层治理情感根基
  吴家楼子村以“沂蒙小棉袄”非遗产业为核心,构建了农村留守老人与妇女的可持续保障模式,有效解决了“老无所为”问题;西墙峪村村两委联系爱心企业提供爱心慰问,并对行动不便及无子女老人进行日常走访,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涝坡村打造“幸福食堂”,为高龄老人提供低价午餐,传承中华孝善美德。
  
  从历史展馆中“党群同心”的珍贵印记,到乡村发展中党建引领的多元实践,沂蒙精神“党群同心”的核心内涵始终贯穿其中。下一步,团队将深耕调研成果,系统梳理总结沂蒙精神“党群同心”内核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的经验模式,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年力量。
  
  图文|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映山红实践调研团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映山红实践调研团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暖桑榆 服务践初心
  • 青春暖桑榆 服务践初心
  • 在这个涌动着热浪与活力的暑假,“豫见”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5日—8月13日来到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区开展了为期3
  •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