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红色革命精神走进湘大社区

  7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主题教育课程在湘大社区“盛德学堂”暑期托管班生动开讲。湘潭大学“数”说韶山精神实践团的成员们,用独特的数据视角为青少年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红色革命精神的新窗口。

课堂上,实践团以“数”为钥,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首先聚焦井冈山精神,用“山地丘陵占85%”、“每天肩挑背驮30万斤粮食”等数字,再现了革命先辈在极端困苦中开辟根据地的壮举。随后解读韶山精神,通过“230多名党员”、“4600余支梭镖”展现农民运动规模,特别强调在仅占湖南0.1%面积的韶山,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1598人为之献出生命。最后阐释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核,串联起延安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号角、苏区“遍及12个省150个县”、“13个苏区覆盖40万平方公里”的燎原之势,以及长征精神的伟大远征。

  图为湘潭大学“数”说韶山精神实践团成员授课图片

  “巍巍井冈,换了人间。”实践团成员切换画面,一组反映新时代井冈山发展的数据跃然屏上:“2022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红色旅游的火热映照着信仰的力量;“6年4000余场宣讲覆盖听众10万”,毛浩夫等新时代讲述者的足迹,正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播撒四方;“红色基因库”“VR体验馆”的建成,更让历史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从昔日“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山乡,到今日红色精神引领下活力迸发的热土,数据的变迁,无声诉说着信仰传承的伟力。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化身“小战士”,参与延安“南泥湾大生产”主题涂鸦活动。大家用彩笔绘制军民垦荒场景,并在画作上书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等标语。五年级学生陈伊诺创作的丰收粮仓图栩栩如生,赢得全场喝彩。

“这些数字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红色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概念。”实践团成员黄奕婷在课后感慨道。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课程,他们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脉动。

  图为湘潭大学“数”说韶山精神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合影图片

  此次课程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的创新实践,更是一场青春与信仰的双向奔赴。未来,团队将继续以数据为火炬,照亮更多青少年心中的红色之路,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活”起来、传下去!

  (供稿单位:湘潭大学 通讯员:彭湃 郭语帆)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2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暖桑榆 服务践初心
  • 青春暖桑榆 服务践初心
  • 在这个涌动着热浪与活力的暑假,“豫见”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15日—8月13日来到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焦北街道民主北路社区开展了为期3
  • 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