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青春丈量商山文脉 智慧擘画乡村新景 ——长安大学“智慧营建·绿映商山”实践队召开总结大会

7月17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商洛“智慧营建·绿映商山”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圆满完成柞水县深度调研后,于长安大学北辰楼召开总结大会。指导教师赵敬源教授、王少锐老师全面梳理实践成果,指明后续方向,实践队员热烈分享秦岭山径中的感悟与思考,共同擘画传统营建智慧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深耕秦岭沃土,解码千年营建智慧
 
赵敬源教授以“实证、深挖、转化”三个关键词系统总结实践收获:
队伍系统采集孝义文化体验园清代城墙遗址的石砌工艺与碑文信息,解码“孝友”文化的当代价值;在凤凰古镇与终南山寨,完整记录徽派民居穿斗木构、多样夯土技艺,及石板房“冬暖夏凉”的生态奥秘。
古栈道“因形就势”的布局逻辑、石拱桥力学精妙的泄洪设计、木构建筑“无钉无铆”的榫卯技艺,被队员们通过精准测绘与影像分析转化为可复用的数据。赵教授特别指出,药王堂村“以左为尊”的传统空间礼仪,是文化基因在建筑布局中的活态体现。
实践揭示关键痛点:村民熟知夯土建筑“冬暖夏凉”却不明其低碳价值;朱家湾村旅游驱动人均收入达3.6万元,但绿色能源尚未普及;老街居民改善厨卫需求迫切,却忧虑破坏邻里温情。问卷清晰显示:太阳能、沼气技术备受期待,但缺乏推广渠道与专业指导。

图为实践队召开总结大会。申思萌 供图
智绿融合创新,指明乡村振兴路径
 
王少锐老师聚焦“智慧营建”的落地路径,提出三项核心任务:
技术赋能,让老屋焕新颜:借鉴西坡·秦岭民宿、阳坡院子成功经验,将传统夯土墙的天然保温性、石木材料的优势性能与现代加固技术、节能设计结合,形成“低成本、高舒适、低能耗”的乡村建设技术。
文脉传承,避免千村一面:深入挖掘如凤凰古镇徽派院落、孝义文化中轴线布局等独特基因。王老师强调:“保护绝非仿古,需提炼符号,创新表达。避免过度商业化吞噬地域灵魂。”
针对能源困境,团队需制定分步方案:联合企业政府,在民宿集群先行试点太阳能供热;为散户提供节能灶具,制定推广计划;编制通俗技术手册,破除村民使用壁垒。
 
青春之声回响,山径砥砺成长
 
总结会上,队员们结合亲身经历,踊跃分享了深刻的感悟:
“站在古栈道的崖壁前,勘察着千年栈孔,我深深震撼于古人‘路从绝壁上’的非凡魄力与因地制宜的智慧。”
“石镇村的一位村民告诉我们‘柴火灶做饭香’,但她更期待的是‘干净省事的天然气’。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推广绿色技术不能只算环保账,更要算好民生账、情感账,解决老百姓最实际的困难。”
“阳坡院子在老墙中嵌入现代玻璃窗的和谐共生,车家河村将废弃夯土老宅成功转型为高端民宿的案例。这些鲜活的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传统不是尘封的标本,用对了方法,它就是激活乡村的‘流量密码’和村民致富的‘金钥匙’!”

图为实践队总结大会后合影。申思萌 供图
赓续前行:让千年智慧照见未来
 
目前,实践队已启动影像资料系统整理、口述史料汇编工作,并着手撰写实践调研报告和陕南建筑基因图册。团队将持续跟踪绿色技术试点落地,利用新媒体传播秦岭营建智慧。
从青石板街巷到夯土老院落,从栈道遗痕到现代民宿,长安大学学子以脚步丈量商山文脉,用专业解码绿色密码。总结不是终点,而是智慧反哺乡村的新起点。这支年轻队伍正将秦岭深处的古老智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蓬勃动能,奋力书写“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长大答卷。
作者:黄梦凡 姜漫琦 来源:长安大学“智慧营建,绿映商山”暑期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7-2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