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走进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健康路社区,开展社区支教实践活动。团队以 "寓教于乐,知行合一" 为指导思想,通过创新教学设计,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入沉浸式红色主题教育内容,为社区 60 余名青少年构建起知识传授与实践体验相统一的综合性教育平台。
一、课程体系架构:课程体系搭建:用四维教育的方法,打造一个立体的红色主题在健康路社区活动中心,"四维趣味课堂" 体系全面开展,包含语文、数学、音乐与综合实践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都特色鲜明、亮点众多。
(一)语文教学模块:古典文学与现代传播的有机结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的特点,团队成员黄沁怡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新设计古诗教学的情境化融合模式。在《望庐山瀑布》教学实践中,教师以 "唐代诗人的视觉艺术探索" 为学术视角,引入现代航空摄影技术的空间概念,引导学生通过美术创作完成古诗意境的可视化重构;同时借鉴新媒体传播规律,运用话题标签开展诗歌意象的跨媒介解读。在《蜀道难》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与项目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模拟文化传播使者身份,通过沉浸式情景演绎,运用肢体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诗歌中的地理意象与情感表达进行具象化呈现,实现古典文学与现代传播范式的创新融合。
(二)数学教学模块:用四维教育当骨架,搭起红色主题课程群的立体框架
咱们把数学课堂打造成 “生活实验室”,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团队的秦雯老师超有创意,设计了好多有意思的角色扮演游戏。比如让孩子们当 “超市采购员”,算算打折商品能省多少钱;或者化身 “校园规划师”,测量校园面积,规划操场布局。还有超火的 “数独挑战赛”,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PK,赢了的小组每人都能拿到 “数学小博士” 徽章,可抢手啦!五年级学生李萌在课后分享道:"原来数学不是课本上的数字,而是藏在菜市场的价格标签里。"
二、红色教育:以沉浸式情境为笔,勾勒思想价值体系的精神长卷
支教征程中,团队以社区为经纬,将教育版图延展至盐城革命纪念馆的精神沃土。在 “红色小记者” 实践课堂里,稚嫩的采访证别在胸前,孩子们化身时光的追光者。老党员张爷爷的讲述如同一把钥匙,缓缓开启尘封的记忆之门,带他们回溯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1941 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烽火淬炼出的信仰丰碑,在声情并茂的诉说中重焕生机,红色基因亦如星火燎原,悄然融入少年们的精神血脉。
三、德育浸润: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帮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项目依托盐城革命纪念馆共建 “流动思政课堂”,构建起 “文物解码 — 老兵访谈 — 情景再现” 三阶递进式教育体系。这一体系通过 “讲文物故事 — 听老兵亲身经历 — 模拟历史场景” 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带着学生了解红色历史。
通过调查问卷打分发现,学生对红色历史的了解程度,从原来的平均 3.2 分提高到了 4.6 分;对红色历史的喜爱程度,也从 3.5 分提升到了 4.8 分,进步非常明显。此外,项目组还采访了老党员张某,把他讲述的红色故事拍成了 18 分钟的视频。这个视频现在已经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数字展厅里,以后大家都能随时看到,让红色教育资源更好地传播和分享。
四、德育渗透:用本地红色故事当教材,创建立体化思政课新方法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成长,本项目构建了 “星星银行” 表现性评价体系。该体系设置了 “知识星”“合作星”“创意星” 三类代币,分别对应着学生的学科能力、社会情感、创新思维这三个维度的发展。
从系统后台统计的数据就能看明白,自从推出 “星星银行” 奖励办法后,孩子们每天拿到的奖励代币明显变多了,以前平均每天只能得 2.3 枚,现在能拿到 4.1 枚。而且课堂上调皮捣蛋的情况少了一大半,下降了 65%。这些奖励代币的用处可不少,孩子们既可以换铅笔、本子这些文具,也能换课外书,还能用它兑换 “亲子共读券”,带着爸爸妈妈一起读书。这样一来,奖励、鼓励孩子,还有家校合作教育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四、让学习走进生活:社区教育如何帮助大家更好成长
我们学校推出了 “星星银行” 奖励制度。就像小朋友存钱一样,孩子们可以通过不同表现赚取三种星星:认真学习能得到 “知识星”,和同学友好合作拿到 “合作星”,想出新奇点子就能收获 “创意星”。自从实行这个制度,孩子们积极性明显提高了。以前平均每天只能拿到 2.3 颗星星,现在能得到 4.1 颗,课堂上调皮捣蛋的情况也减少了一大半。学校准备了丰富的奖品,孩子们可以用星星兑换文具、图书,还能兑换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的机会。这个办法把老师评价、学生进步和家长参与都结合起来,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五、学校和社区手拉手搞教育:让社区教育越办越好的新办法
在支教实践项目收官阶段,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与健康路社区达成深度合作共识,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健康路社区书记周建国表示,这一举措构建了 "学校 - 社区 - 家庭" 教育闭环,让社区成为 "双减" 政策下的教育补充阵地。此次实践成效显著:60 余名学生在趣味课堂中培养了学习兴趣与爱国情怀;师范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深化了对教育理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