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志愿教学团队的志愿者们走进盐城市亭湖区先锋街道健康路社区,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志愿教学活动。活动以寓教于乐为核心,精心设计了涵盖历史文化、绘本阅读、趣味游戏、创意绘画、作业辅导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多主题、多形式的互动课程。整日活动充满了双向互动的活力与探索发现的惊喜。志愿者们通过耐心引导与个性化教学,将知识融入游戏与生活场景,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收获了社区家长的高度认可,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添了难忘的“小确幸”,也为社区教育模式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晨读诗与画
清晨九点,社区活动室内已座无虚席。志愿者首先以“李白诗歌赏析”为主题,向孩子们讲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实践成员通过生动的故事叙述,还原了李白“仗剑去国”的豪迈情怀。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举手提问,探讨诗句背后的含义。一名小朋友在互动环节中兴奋地说:“原来诗歌不只是课本上的字,它像电影一样有画面!”这种双向交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孩子们通过问答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随后,志愿者切换角色,引入“井底之蛙”绘本教学。色彩鲜艳的PPT一打开,孩子们的目光便被吸引。实践成员一边翻页一边讲解,但课堂很快变成自发讨论的舞台——有孩子指着插图追问“为什么青蛙不出去看看”,另一些则在故事高潮时欢呼雀跃。志愿者没有预设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通过想象探索故事寓意。绘本结束后,游戏环节接踵而至。“抢板凳”游戏中,孩子们奔跑跳跃,笑声此起彼伏;而“逢7必过”则考验乘法口诀和反应能力,一名男孩在成功跳过数字“14”时得意地高举双手。游戏不仅带来欢乐,还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小朋友们的数学技能。
童心创与学
下午的活动转向创意实践。志愿者组织绘画课,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起初,实践成员示范了卡通小猫和冰淇淋的“标准画法”,但孩子们的作品充满奇思妙想——一只小猫被画上笑脸,冰淇淋则染上彩虹色彩。这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氛围让志愿者反思,教学应避免束缚想象力。紧接着,作业辅导环节启动。志愿者针对不同科目采用个性化方法:在数学题上,一名实践成员用糖果举例解释除法概念,原本愁眉苦脸的孩子豁然开朗,喊道:“数学像游戏一样好玩!”语文辅导中,孩子们对课文《夏夜多美》产生好奇,志愿者便带领他们到村头草丛寻找萤火虫。当第一只萤火虫亮起绿光时,课文中的文字“活”了起来,孩子们在日记中用歪扭的句子记录这一发现。此外,团队还融入了“回首漫漫长征路”主题教学。志愿者通过故事讲述长征历史,结合互动问答,让孩子们了解这段艰苦历程。孩子们用画笔描绘长征场景,一名女孩在画作上添加了“红军翻山”的细节,并分享道:“长征像冒险故事一样勇敢。”活动尾声,志愿者将作文设计为“寻宝游戏”,让孩子们在社区寻找“夏天的象征”。一名男孩捧着西瓜皮回来,写下三页作文,描述西瓜的来源和再生意义。
夕照别离情
离别时分,夕阳映照着孩子们的笑脸。志愿者收到亲手制作的礼物——画作和贴纸。整场活动以互动和故事为核心,志愿者通过耐心引导,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探索中培养兴趣。实践团队离开社区时,一名家长王女士表示:“孩子们回家后还兴奋地讨论李白和长征,这种教学方式很吸引人。”活动不仅丰富了暑期生活,还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创新路径,让小朋友们在主动探索里萌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