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近距离感受基层农机人扎根田野的坚守与奉献,深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背后技术支撑体系的直观认识,7月19日,“田埂跳动”实践团走进胡官屯村农机合作社,实地开展农机维修技能参观学习与实操实践活动。通过与合作社技术员面对面交流、观摩农机故障排查过程、参与简易维修操作等方式,团队成员在沉浸式体验中积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线实践经验,为理解农机技术推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关联打下基础。

实践团成员在合作社技术员袁大刚的带领下参观了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老农机人”,袁大刚见证了合作社从2003年成立至今22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跟着师傅钻研手艺,到如今带领团队服务周边数十个村庄,他向实践团成员娓娓道来自己的从业故事。“刚入行那会儿,村里跑的多是小型拖拉机,故障也简单,修起来不算费劲;现在不一样了,大型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成了主力,电路、液压系统的问题越来越常见,对维修技术的要求也跟着水涨船高。”袁大刚的讲述,既藏着农机设备迭代的变迁,也透着基层技术员对技术升级的深刻体会。
在合作社的维修车间里,袁大刚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电焊机、液压扳手、轴承拆卸器等各类农机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他表示,农机维修不仅是体力活,更要懂原理、会分析。他进一步结合实例讲解,比如收割机变速箱异响可能是齿轮磨损引起的,也可能是润滑油不足,必须一步步排查。成员们认真记录,不时提问,对农机维修的复杂性有了直观感受。

随后,实践团成员在袁大刚的指导下,体验了扳手、游标卡尺、液压测试仪等维修工具的使用。大家尝试用扭矩扳手紧固螺栓时,起初总掌握不好力度,袁大刚便提醒:农机部件的松紧度有严格标准,太紧会导致变形,太松则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成员们还分组模拟了简单的故障排查,在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农机构造和维修原理的理解。

此次“田埂跳动”实践团的参观体验,让成员们真正走出课本与课堂的局限,走进田间地头的维修车间,在与农机零件、维修工具的近距离接触中,对农机维修的技术细节、操作逻辑有了更细致深入的认知。这场沉浸式体验为团队后续深入研究农机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积累了充满温度的一手资料,也让大家对基层农机人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撰稿:王霞贾立淼
摄影:王怡斐
指导老师:王凯旋张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