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为乡村振兴出点子:高塘青年座谈会聚焦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增强大学生对家乡归属感和认同感,汇聚青年才智助推发展,7月18日上午,高塘青年座谈会在“碧海红帆”综合服务中心举行。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海韵文耕小分队与当地返乡大学生,围绕非遗文旅、渔业产业、村庄建设等议题建言献策。

一、开场暖场:话乡情,知乡貌
  座谈会伊始,乡团委书记邵书豪热情欢迎各位大学生的到来,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为家乡发展贡献青春智慧。轻松的氛围让现场迅速活跃起来。组织委员姚委员随后介绍了高塘岛乡的基本情况:1875年由三岛围垦而成,如今三五村、金高椅村等村落各具特色,红美人、海鸭蛋等“五红”产业已成为当地名片。详实的介绍为后续讨论打下基础。

二、多维建言:聚焦痛点,献策发展
  讨论环节,大家结合实践调研与切身体验,从多个维度抛出问题、提出方案,整场交流热烈深入。
  “出岛难是绕不开的坎。”实践团队汪同学率先发声,实践队员结合一周经历感慨:公交车班次稀疏,滴滴打车因返程成本额外加价,“交通不畅直接影响居民生活和游客往来”。因此,她建议是否可以增设班车、缩短间隔时间、开设共享单车等举措,让出行更高效。姚委员对此深表认同,坦言交通是高塘当前发展的主要短板,这导致大量工业也无法进驻。未来,政府也将结合实际情况,推动更加便民的交通建设。闻同学则将目光投向方言保护:“村里老人说着地道方言,孩子们却大多听不懂,这是文化断层的信号。”他呼吁重视非遗传承,让方言等本土文化“活”下去。
  同时,关于渔业发展,团队成员表达了担忧:访谈中发现,当地渔民普遍不愿后代继承家业,未来渔业将何去何从?大家围绕渔业转型方向展开探讨,有人提出发展休闲渔业,有人建议延伸加工产业链,还有人提议借鉴共富工坊模式,打通产供销链条。现场思维碰撞不断。而当被问及能否加强政府统筹推动一体化建设时,邵书豪书记坦诚回应:“部分居民受传统观念影响,抱团意识较弱,我们正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逐步打破这一局面,后续会持续发力。”
  高塘岛虽存在不足,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正如姚委员所言:“高塘岛是一块未开发的宝地。”大家对旅游业升级的建议尤为具体:开发近海潜水等新奇项目;加强景点联动与资源整合;完善花岙岛配套设施,提升游客体验;设计专门研学路线推动产学研融合……这些想法既立足高塘资源特色,又贴合当下旅游消费趋势,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三、青春展望:规划未来,共赴前程
  座谈会尾声,话题转向大学生个人发展。“先考研还是先工作?”的讨论引发共鸣,不同选择背后,是青年对成长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憧憬。这场跨越“乡村发展”与“个人成长”的对话,让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深度交融。
四、参观综合服务中心:感受发展脉动
  会议结束后,姚委员与邵书记带领大家在“碧海红帆”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参观。据介绍,“碧海”呼应当地以海洋渔业为主、靠海而生的产业特色,“红帆”则象征党建引领下的发展方向。在服务中心内,大家先后走访了海上红帆党支部、红帆书吧、渔民议事厅、见海阅览室等功能区域,通过实地察看与讲解介绍,对当地经济鱼类的产业生态、渔场分布格局以及渔船构造、捕捞技术等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高塘岛乡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与独特魅力。

  此次座谈会与实地参观相结合,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为高塘岛乡发展贡献了智慧,更让他们近距离触摸到当地的历史文化。他们将一周调研成果,通过建言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思路,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未来,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将带着这份乡土认知与担当继续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青春动能。
作者:叶范玙辰 来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淮韵书香播种团助力“阅读种子计划”:童心绘本心向党
  • 巢湖之畔青春答卷——巢湖学院生环学院"河小青"三下乡
  •   “折”出万千模样,“叠”出创意巧思   ——实践
  • 武汉理工大学实践队走进切吉村足球场: 见证足球运动中
  • 反诈创作予警示,青春聚力护民安——山理工学子创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