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宁波轨道交通2025年职工子女暑期公益托管班大班的教室里,气氛紧张而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轨道交通文明知识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较量,更是一次深入探索父母工作世界、培养城市小主人翁意识的特别旅程。竞赛内容精心设计,聚焦地铁安全常识、宁波地铁特色知识以及孩子们对父母职业的独特理解,让文明乘车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生根。
竞赛尚未开始,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已闪闪发亮。老师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短视频,带领大家回顾了地铁安全乘车的“小规矩”:为什么要在黄线后等待?紧急按钮长什么样、什么时候才能按?孩子们全神贯注,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保障他们在地铁出行中安全的重要准则。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孩子们对地铁安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竞赛开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孩子们迅速分成小组,跃跃欲试。竞赛形式丰富多样:单选题考验知识储备,抢答题拼速度更拼反应,“宁波地铁目前有多少条线路在运营?”小手如林,争先恐后;最精彩的是情景模拟题,“如果你看到有人在站台追逐打闹,该怎么办?”孩子们化身“文明小卫士”,用稚嫩却坚定的语言表达着正确的做法。
在竞赛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团队协作精神。小组讨论时,他们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抢答环节,他们眼疾手快,积极争取答题机会。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
尤为感人的是涉及“父母职业”的开放性问题。“请说说你爸爸妈妈在宁波轨道交通做什么工作?”孩子们的回答真挚而充满自豪:“我爸爸是列车司机,他开的地铁又快又稳!”“我妈妈是站务员,她说‘请站稳扶好’的时候最温柔!”“我爸爸是工程师,他负责让地铁跑得更安全!”童言童语中,流露出对父母工作的理解与钦佩,也加深了对自己“轨道小家属”身份的认同。这些回答不仅展现了孩子们对父母工作的了解,更体现了他们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经过几轮紧张激烈的角逐,胜负虽分,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参与和收获的喜悦。答对题目时的欢呼雀跃,团队协作时的默契击掌,分享父母故事时的骄傲神情,构成了竞赛中最动人的画面。老师为优胜小组和表现出色的“知识小达人”、“文明小使者”颁发了象征荣誉的小奖品。教室里的掌声,既为胜利者喝彩,也为每一个积极思考、勇敢表达的孩子响起。这些小奖品不仅是对孩子们在竞赛中表现的肯定,更是对他们在整个托管班学习过程中努力的认可。孩子们拿着奖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一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场别开生面的“轨道交通文明知识竞赛”,远不止于答题得分。它是一次沉浸式的安全教育,将抽象的规则转化为孩子们可理解、可记忆的具体场景;它是一座认识城市的桥梁,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每天穿梭其下的“钢铁巨龙”和它承载的宁波故事;它更是一条温暖的亲情纽带,通过了解和讲述父母的工作,孩子们心中那份对父母的敬意与职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宁波轨道交通”这个大家庭的归属感也愈发深厚。
此次活动由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甬轨文枢小分队精心策划和组织。小分队的成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孩子们的力量,将文明乘车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地铁出行环境。未来,这类活动将持续开展,为促进社会文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