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踏浪寻踪:渔民的日常、坚守与守望

 海风裹着咸涩的气息,拂过高塘岛。7月15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滴水行动之海韵文耕小分队的成员们来到高塘岛的渔业办公室,与有着丰富出海经验的“船老大”们进行了一场深入访谈,访谈从渔民的日常生活和作业,海岛非遗文化以及老渔民们对待老传统的态度等三个角度展开。

  一、劈波斩浪:海上的生计与挑战​​
  “现在的生意,不比从前了。”其中一位渔业从业者坦言。一般而言,一次出海短则半月,长则数月。鱼情的变化是最深刻的烙印。“以前船开出不远就能撞见鱼群,现在?”他摇摇头,“得往远海开,拼命找。”带鱼、鲳鱼仍是主力,但产量与收益的缩水是不争的事实。谈及海上风险,政府的气象预警是重要屏障。“台风要来前,警报就响了,规定时间内必须回港避风,这是死命令。”

  二、古韵留痕:习俗的传承与嬗变​​
  谈及祖辈传下的出海规矩,从业者们纷纷提到:“初一十五不出海,图个平安顺遂。这是老辈人的经验,宁可信其有。”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对大海的敬畏。然而,时代的浪潮也冲刷着传统。当小队成员询问渔歌号子的传承情况时,渔业从业者说道:“号子?以前拉网、起锚,全靠它喊出力道。”他眼中闪过一丝怀旧的光,“哎嘿呦嗬……那种调子,现在机器轰鸣,哪还用得上?”他回忆,如今只在开渔节表演或非遗活动上偶闻号子声,“调子还在,但那股子搏命的劲儿,淡了。”​
  三、守望薪火:未来的期许与呼唤​
  对这些渐行渐远的海洋记忆,这些在海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船老大们,坚定地说道:“得传下去!”谈到非遗和海洋文化的保护,他语气斩钉截铁,“肯定要保护!这些都是宝贝,很珍贵!”他强调,“让后代知晓至关重要。得让孩子们知道,老一辈是怎么在风浪里讨生活,怎么靠着双手、喊着号子养家糊口。”
  随后,小队又来到其中一位渔民家中,在渔民家门口,摆放着出海用的渔网,装鱼的容器等等,渔民热心的向队员们介绍这些他最熟悉的工具。谈起几十年的出海捕鱼经验,老渔民频频感叹其中的艰辛与不易,也正是这样的种种辛苦,更让团队成员感受到其中的坚守。

  通过此次深度访谈,团队对这座小岛的生活与文化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访谈落幕,海浪的脉搏却仍在团队心中起伏。老渔民们布满风霜的脸上,写满对风浪的不屈,更有对海中精魂的虔诚守望。海韵文耕的点点步履,正悄然连接着过往的涛声与未来的守望。
作者:叶范玙辰 来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桂工学子走进鹊鸣春:沉浸茶产业链,共绘乡村振兴图
  • 探访襄渝铁路与现代高铁交汇点
  • (通讯员:王嘉雯)7月3日5时,随着襄渝铁路华蓥至高兴区段线路大机捣固作业质量回检完毕,历时近两个月的襄渝铁路2025年第一阶段大修
  • 07-15
  • 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调研团(威海)沂萌队举办“巧手制
  •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智汇乡村发展,谱写振兴新